88读书>军事历史>宋疆>1363 成就
,让徐谊任吏部尚书,对于叶青一党而言,不就是一个极好的牵制吗?

“臣承蒙皇太后信任,自然是绝不会辜负皇太后的期望,在左相这一差遣上,臣保证绝不会出任何纰漏,更不会屈服于燕王的权威。但……若是右相这一差遣,皇太后因为顾忌燕王而不得不妥协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在吏部做些文章?毕竟,不管那耶律楚材是否只忠心于朝廷,但他与燕王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人尽皆知。吏部乃我朝六部之首,又有升迁、任免之权,耶律楚材一个金人任吏部左侍郎,臣认为,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朝廷信任的重臣来牵制、监督才是。”谢深甫斟酌着说道。

李凤娘并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目光在谢深甫与徐谊身上游走片刻,继而静静的看着两人半晌,这才缓缓开口道:“是不是如今朝堂之上,又有什么风声传出来?”

对于谢深甫,嫉恶如仇的李凤娘刚刚因为他的言行已经是心生不满,所以在谢深甫退而求其次之后,李凤娘的心头就立刻升起了警惕之心。

她相信,谢深甫为徐谊说项,绝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只为朝廷、以及她与圣上赵扩着想,恐怕也包含了他自己的私心私欲。

面对李凤娘的问话,谢深甫心里瞬间一震,而徐谊更是整个人一震。

在叶青回到燕京后,徐谊其实就已经在心里做好了退而求其次的准备,吏部乃是六部之首,这两年来一直都是由楼钥任尚书,而楼钥如今远在临安之外,燕京这个新朝堂如今势在必行、逐渐完善,从而取代临安那个旧有的朝堂。

所以这对于徐谊而言,也自然是一个替代楼钥的最佳机会,更何况,因为新朝堂的一步一步的完善,吏部自然就会有着巨大的权利来任免一些北地的官员,而从临安北上燕京的官员又是多不胜数,到时候一旦他任了吏部尚书的差遣,恐怕就算是不如右相那么风光显赫,但也是极受人尊敬才是。

“据说……圣上打算在元日之后,便下旨让楼钥北上至燕京,而一旦楼钥到了燕京之后,圣上便打算升迁楼钥为右相。”徐谊看着李道。

李凤娘听到徐谊的话,瞬间笑了起来,那妩媚与风情,让徐谊都忍不住的恍惚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回过神来。

李凤娘看着谢深甫,嘴角浅笑道:“今日左相来此,恐怕这才是你真正的目的吧?是为了徐大人的仕途,更是为了吏部尚书的差遣而来吧?”

人前显贵、受人尊崇的差遣很多,但要是真正论起来,能够让整个官场都敬重,甚至在朝堂之上拥有一席之地的职责差遣,或者是凭借着那职责差遣,能够随意出入皇宫,找圣上论政议事的差遣,几乎一双手就能够数得过来,而这些差遣,几乎等同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向来都是为官之人追求的仕途极致,而吏部尚书这一差遣,自然也是身处其中。

“臣更是为了朝廷社稷着想,也更是为了不辜负圣上、皇太后的信任。更是不愿意看到,我大宋朝被一些心术不正之人……。”谢深甫凝重的说道。

“此事儿左相想必是找错人了,不管是为谁着想,这些朝堂政事,左相都应该跟圣上商议才是,就算是没办法见到圣上,也该是跟燕王商议才对。大可不必跑到这后宫来,找本宫一个不问朝堂政事的人来商议。”李凤娘的这一席话,完全封死了谢深甫到嘴边的其他话语,更是堵死了谢深甫想要借助自己之手,为徐谊谋更大仕途前景的打算。

浅淡的月影与通明的灯火下,整个皇宫显得静悄悄的,谢深甫、徐谊如今仿佛如同身处孤立无援的另外一个世界,一时之间面对李凤娘的断然,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说辞。

而此时,同样在浅淡月影与灯火通明的燕王府,叶青与赵扩并肩走出书房,向着燕王府的府门处行去。

二人的周围并没有其他燕王府的人出来陪同送赵扩,只有他们二人神情轻松的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幽静小路上。

“韩彦嘉与谢深甫在朝堂之上,当着我的面争吵的面红耳赤,如今朝堂之上,几乎人人都知道两人闹翻了。这几日谢深甫更是在朝堂之上咄咄逼人,而韩彦嘉这几日,则是找了个身体有恙的借口,已经好几日没有上朝,恐怕就是为了躲避与谢深甫再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吵。而今……您也知道,韩彦嘉乃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便是身为当今圣上的赵扩,也难逃此命运。

谢深甫是皇太后任命的左相,韩彦嘉又是他的岳丈,皇后韩瑛的父亲,如今两人在朝堂之上闹得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虽然他们二人的争吵而产生的影响还暂时没有危及朝堂,但若是长此以往下去,恐怕此二人又会惹得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员,不得不在他们二人之间选边站了。

韩彦嘉显然深明此理,所以在他与谢深甫的争吵余波还未完全揭过,谢深甫还在朝堂之上咄咄逼人时,韩彦嘉则选择了退避三舍,想着把这件事情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至于使事态继续扩大,从而影响到了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员,甚至是让赵扩为难。

“韩彦嘉顾全大局,值得称赞。而谢深甫……一介书生,当年虽然迂腐执拗,但还尚存一丝理智与读书人的风骨。但……。”叶青双手背后,缓缓踱步向前,顿了下后继续说道:“说起来,此事儿都是因为你母后,若不是她突然提拔了谢深甫,也就不至于使谢深甫一下子被权利蒙蔽了双眼,变


状态提示:1363 成就--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