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三国之群芳寻踪>第一百五十七章:朝廷新任命+妖孽的诸葛亮
律学,门生多达千人,钟繇秉承家学。通晓律令。现年三十七八岁。又久在朝廷供职,足以担任廷尉之责,怎奈他受荀氏叔侄的影响,对吕布有了偏见,依然留存在董卓的洛阳伪朝廷,吕布数次派人请他来邺城都被他婉言谢绝,金良无奈,只得将扶风人法衍推荐给内阁辅臣们。

因为法衍出身于扶风法家。跟颍川郭家、钟家一样,扶风法家也是律学世家,法衍还曾担任过廷尉左监,后来因为十常侍专权,辞官归隐,是一个难得的刚直能臣,卢植等辅政大臣对法衍担任廷尉深表同意。

官位人选一经敲定,在性子急躁的金良催促下,内阁和尚书台把人选禀告给太后,经过她的首肯。迅速发布任命诏书,金良迅速派出能干文吏携辅臣的书信前去九江郡召陆逊的父亲陆骏。去琅邪郡召诸葛瑾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去扶风郡召法正的父亲法衍。

金良在洛阳那次派人四处征召人才,因为当时的他籍籍无名,让人送去的只是书信,并无朝廷任命诏书,又是派普通兵士前来征召,各地贤才纷纷给予白眼,愿意前来襄阳的屈指可数,包括诸葛玄、法衍、陆骏都拒绝前来襄阳。

这一次,金良经过拜卢植为师、大破白波黑山诸贼、歼灭五世家赢得了偌大的名声,又官居征南将军、司隶校尉兼领光禄勋,为内阁十大辅臣之一,他的举荐,诸葛玄、法衍、陆骏再也无法等闲视之。

诸葛玄、法衍、陆骏又看看那任命诏书和其他辅臣的书信,真真切切地摆在他们面前。若是以往,他们自然是二话不说,马上动身,但是现在有两个朝廷,董卓、袁隗、王允控制的刘协洛阳朝廷,金良、卢植、马日磾控制的刘辩襄阳朝廷,若是投奔了襄阳朝廷,必然被洛阳朝廷不容,该何去何从,他们一片茫然,只好召集家庭成员商议。

诸葛玄的兄长诸葛圭在两年前去世,诸葛玄便执掌诸葛家,他一筹莫展地看着在座的诸葛家子弟们:“我若前去襄阳,便为董卓的洛阳朝廷不容,我若不去,则不见容于金良的襄阳朝廷,我不论如何决定,都关系着我琅邪诸葛家的生死存亡,该何去何从,还请大家畅所欲言!”

诸葛家的子弟们面面相觑,这个选择至关重要,没有谁敢大放厥词地断定跟那个势力更有前途。

诸葛玄见十五岁的侄儿诸葛瑾欲言又止,便问道:“瑾儿,依你之见呢?”诸葛家的直系旁系子弟加起来有两百多人,真正让诸葛玄看重的还是两个侄儿诸葛瑾和诸葛亮。

诸葛瑾眉目俊朗,十五岁已经端端然有名士风范,站起躬身道:“既然叔父问起,侄儿就大胆放言,叔父要去襄阳,不能去洛城!”

“为何我不能去洛城,偏要去襄阳呢?”诸葛玄笑问道。

“侄儿仅从一件事情上便知董卓必败!”诸葛瑾一脸坚定地说道。

“什么事情能让你如此断言?”

“袁绍出逃,袁绍乃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新生代最有威望最有远见的人物,在袁家门生故吏心目中,袁绍已经取代那个入土半截的袁隗成了新的袁家家主,虽然不知道袁绍为何要逃出洛城远赴河内,但却也判断得到袁绍所代表的袁家势力已经与董卓势不两立,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只要袁绍振臂一呼,必定应者云集,董卓虽然领有十余万西凉铁骑,不可一世,可他如何能够扛得过天下诸侯的共同讨伐!”

诸葛玄欣慰地拍了拍诸葛瑾的肩膀:“我明白了,因为袁绍,董卓对洛阳朝廷的掌控必然不能长久,洛阳朝廷败,襄阳朝廷兴。瑾儿目光如炬,在天子太后被董卓大军逼得逃离洛阳,惶恐败退邺城之时,你竟能看到这一点儿,当真是我诸葛家的麒麟子。”

“呃,其实是亮弟提醒了我,他看得更透彻。”诸葛瑾有些惭愧道。

“亮儿,你有何见解?”诸葛玄看了看另外一个侄儿诸葛亮,诸葛亮才刚满八岁,面如傅粉,眉清目秀,真是一个粉妆玉砌冰雪聪明的小正太。

诸葛亮正在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墙上挂着的地图,根本没听到叔父的问话,等待诸葛玄喊了两声。诸葛瑾拍了他一下。才恍然道:“叔父。您叫我?”

“亮儿,你怎么又发愣了?”诸葛玄对这个八岁的侄儿很头痛,这小子没有一个小孩的样子,整天就喜欢冥思苦想,又喜欢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还经常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每次都搞得诸葛玄头有两个大。

“叔父,兄长。你们且看,”诸葛亮指着墙上的东汉疆域图:“这是董卓十万大军盘踞的洛阳城,董卓还有四万大军由女婿牛辅统领驻扎在河东郡南部,还有二万多西凉兵在大将段煨杨定统领下驻扎在长安弘农一线,这是董卓的全部战力。”.

诸葛家是琅邪郡世家大族,先祖诸葛丰还曾贵为司隶校尉,家中有一副大汉疆域图,也是平常事,地图虽然很简略,但也把郡县的位置大概地标注出来。

诸葛圭紧盯着地图的洛阳方向。皱起眉头:“亮儿,这一点儿。叔父早就知道,没甚新鲜。”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叔父再看看这董卓盘踞的司隶地区四周的势力,长安西边的安定驻扎着我大汉名将皇甫嵩的五万人马,安定西边的武威金城一带则有马腾韩遂的十万大军,董卓之前不曾知会韩遂便妄行废立,韩遂不满,两人火拼,韩遂逃回金城与马腾结盟,又都接受了襄阳朝廷的官爵封赏,皇甫嵩对朝廷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七章:朝廷新任命+妖孽的诸葛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