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络游戏>鉴宝秘术>第三五二八章 青铜器热潮

在皿天全方罍高价拍卖示范效应下,以后的青铜器名品交易价格被抬升到了百万美元级别,中档水平的青铜器成交价也稳定在几十万美元,即便是普通品也多在数万美元成交。

正是因为2001年“皿天全方罍”的引领作用,全球的青铜器拍卖出现了一轮高潮,迅速扫荡了中国青铜器在国际拍卖市场的颓势,带领整体青铜板块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一年伦敦市场全年成交价超过1万英镑的青铜器大约16件,其中3件价超10万英镑;纽约市场同年成交价超过1万美元的青铜器拍品大约40件,其中价超百万美元的1件,2件价超10万美元。

虽然行情有起有伏,但总的走势是逐级抬高的。

到了2004年,国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迎来了新一轮强劲走势,此间青铜器的表现亦不同凡响。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符合上拍条件的高古青铜器也时不时在国内拍场出现。

至2006年,香港、内地数件青铜器均拍出了前所未有的高价。

上浦崇源的一件西周时期的“周宜壶”在上海拍到了2640万元的高价,让业界感到震惊;

同样是崇源拍卖,在澳城首拍的一件商代晚期青铜鸮卣以862.5万港币拍出,引来市场一片哗然!

这股青铜风潮持续到了07年也未见消退,纽约苏富比隆重推出了纽约水牛城albrig-knox艺术博物馆旧藏品专拍。

专拍中,商代晚期青铜带盖方斝以810.4万美元的高价被成功易手……

纵观十多年海内艺术市场,虽然高古青铜器的价格在持续走高,其拍卖有过几次高潮,但仍然难抵收藏者对珐琅彩等御制器皿的追捧和对《石渠宝笈》著录的崇拜,风头总是被压。

人们的眼帘依然会闪现古代和近现代书画的亿元拍品、鬼谷子下山所带来的元青花热、“梅茵堂”所呈现的天价汝窑瓷器,当然还有后来现身的举世罕见的成化款斗彩鸡缸杯。

而于今天,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皿方罍”未及上拍就被成功洽购会否引起市场对青铜文化的重视进而带动青铜器市场的跃升?

问遍所有的专家、学者,他们一直认为:“皿方罍”的出现以及因为洽购所引来的震动,对青铜器的市场必定是积极的。

纽约亚洲艺术周的主席卡弗诺甚至说:“在中国人厌倦了对于明清官窑的购买后,相信他们会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高古艺术品上。”

著名的青铜器艺术商人吉赛尔也有反映,近几年来,中国人对于青铜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少国内业界人士认为明清瓷器包括御制精品的价格已经翻了数十倍,但青铜器目前的价位还不能与之相比的。

藏家王先生说:“你买一件普通明清官窑的价格,可以买一件比较好的青铜精品。”

他认为,青铜器的价位在未来会有一定升幅是可以预期的。

2013年,纽约苏富比秋拍的“朱利思·艾伯哈特收藏重要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专场创造了白手套佳绩;今年纽约苏富比、佳士得同时上拍“高古重器”,被不少业内人士看作“青铜器热潮”再次来临的重要标志。

但多数专家并不认为青铜器艺术品会有像明清官窑瓷器那样疯涨。

原因首先是青铜器存世量有限,精品更是稀少,而“市场价格的构筑是需要一定量的成交去配合和实现的。”经营高古艺术品的吉廉这样说。

再说,受到国家文物政策的局限,青铜器毕竟不能进入国内艺术市场流通,即便是从国外回流的青铜器,一旦进入国门,再次流通就会受到种种限制。

相较瓷器和书画等其他艺术品门类,青铜器在国内市场的处境非常尴尬,因此这种炎凉始终制约藏家的热情。

显然收藏鼎、彝、尊、卣等青铜礼器、重器是很不现实的。

又因为历史久远,其中古铭文和纹饰难懂难识,能够欣赏和鉴定青铜器的人也比较少,成为大多数藏家头疼的问题。

何况在中国青铜造假无处不在,仿造之风盛行,已发展成了一个产业,在洛州有专门造假的“青铜村”。

由于懂的人少,又难以鉴定,致使市场出现的假货比真品还多的现象。

王先生也曾反映说,以前部分对青铜器有兴趣的爱好者,买了一两次赝品,就再也不敢涉足了。

凡此种种限制了,都构成限制青铜器收藏的障碍。

不过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藏家介入这个门类往往选择一些青铜的小件或者偏门,如铜镜、佛造像以及一些兵器、杂器等小器型。

这类青铜小件有非常大的存世量,容易买到真器;加之小铜件的价格比较大众化,容易上手,既可以把玩鉴赏,又能练眼力。

中国青铜器作为一种世界艺术,在海外一直是世界藏家追捧的焦点。

随着青铜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逐渐被内地藏家所认识,青铜器精品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同样不断获取藏家的瞩目。

相信青铜器在收藏市场上的地位会稳步提升,这一重要历史文物的价位也会随着中国艺术市场整体提升而水涨船高。

真要说起来的话,其实张天元对青铜器的了解是远远超过了其它东西的。

当然,对于青铜器的喜爱也是一样。

毕竟有铭文的青铜器,记载的很多历史资料十分珍贵,这一点是大多数瓷器都无法相比的。

没了席勒在一旁聒噪,张天元也可以更加仔细地去欣赏这些东西。<


状态提示:第三五二八章 青铜器热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