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明朝大官人>第九章 好处
还要上学,而且后续的管理自己又是外行,自然就交给老陈头等人了。

老陈头在村子里就是一个侍弄庄稼的好手,陈家大郎也不差。

二郎嘀嘀咕咕地,希望老天保佑,起码秧苗要出得好些,收成好些,弄些银钱给自己娶个嫂子云云,弄得陈舟哭笑不得。

不过,陈舟是有底气的,这块秧田,他奔着的好处可不仅仅是一年的收成,还有那白花花的五两银子。

把地里的活儿交给三人,陈舟继续做自己的好学生。

不过,鉴于上一次自己回家的经历,陈舟坚持不再让大郎护送自己上下学了。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陈舟凭借着自己的旧学和穿越以来过目不忘的强悍记忆力,很快就背诵得滚瓜烂熟。

就连那些相关联的典故,注解,也一并拿下。

在几次的课业考核中,竟然没有一次挨板子,村里的木匠听说先生的戒尺断了,立刻又做了两柄送了过来。

木料有些潮,手艺也非上佳,做得又粗糙,所以打板子的效果格外好,比原来那柄黄木戒尺疼得多了。

一时间,私塾内尽是忍不住的抽气和抽泣之声,众学童都对那柄断了的黄木戒尺十分怀念。

由于戒尺的功劳,众学童进步飞快。

张平夷根据不同层次教授的内容以及里面所包含的许许多多的典故,也都让他们背了下来。

冯俊那边也是发了狠,把千字文也基本背下来了,按照进度说,竟然和陈舟齐头并进。

不过冯俊却是知道,自己入学已经至少有一年了,陈舟才来了大概二十天的样子,就居然与自己并驾齐驱了。

这显然不是输了一筹,可是这冯俊也是个狠的,格外的努力。

只是不知道张平夷怎么想的,居然不再往下教了,每天就是给其它孩子们讲授课业,对陈舟和冯俊,只是抽查考核。

陈舟有些发傻,不是温故而知新吗?

旧的学好了,就开新书啊!

按照古代的进度应该教授《孝经》《大学》《中庸》了,这是树立基本人生观价值观的东西。

再不济,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开蒙识字之后,大明律总是要教的,可是也没有,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天,陈舟和众学童坐在学堂内,等待先生的到来。

可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

正当有几个孩子挤眉弄眼,想要搞些小动作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坦之不用烦恼,就算是来踢馆,愚兄也一力承担!”

//

天才【2345xs.cc 2345小说网】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


状态提示:第九章 好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