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不科学的原始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目了然
驻守在那里,外加上翼龙小队的日常巡逻,就永远不用担心,敌人都打到了华城,城内的族人还不知情的情况发生了。

终于,在宗主教和工匠他们过来的前三天,总共经过数个月的努力,华族的第一条木轨道,铺设完成了。

木轨道单边四十里路,总长八十三里路。

一共四个车站,一个是在码头附近,另外三个,有两个分别是在华城的北城区和南城区,最后一个则是在中心广场附近。

可以说,木轨是从华城正中心穿过,然后到达码头转个圈再绕回来的一条环状的轨道。

华族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建设高架桥,所以在城内,一些地方建立了木栏,有专门的巡逻队负责巡查,以免有人钻过木栏跑到轨道上面去玩耍。

而一些路口,则是设立了红绿灯。

听说这是王伟想出来的办法,红灯停,黄灯等,绿灯行的交通守则被编成了顺口溜,城内的大喇叭一天四个小时的循环播放,没几天的功夫,族人就都知道了,在路口通行需要注意的事项了。

哪怕现在尚未通车,但是人多的路口,已经开始执行交通守则了。

一些穿着黄条衣服的新军战士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叫做交通警察。

他们的任务不是负责战斗,而是在路口逮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的,当然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对红绿灯进行翻盘的。

华族早就有了电,就连电灯,一些重要的工厂,华族的会议室中都已经安上了。

只不过烧煤的发电机运转起来声音太吵,城内为了不扰民,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一般不用罢了。

可是有电不代表就能安装电动的红绿灯,所以和轨道相接的红绿灯,都是用人工去举牌的。

这一新规下来,没有人明白其中的含义,刚开始还感觉挺新奇的,不过真的执行到他们的头上,又开始怨声载道了起来。

族人们顺口溜一个个的都背得挺熟的,但是像这种走到路口,还要看一下灯的颜色才能走的情况绝大部分人都会忽略的。

现在没有通车,所以人们意识不到红灯时不让路的危险,在他们看来,前面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自己不能走。

而交通警察经过培训后,提前上阵的原因,就是为了在通车之前,让族人们认识到红绿灯的重要性。

对于闯红灯的,不论是没有看到,还是特意忽略了的,抓住了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罚。

成年人,有了工作的人,罚一鞭子和两块钱。

而未成年人,则是罚抄红绿灯顺口溜一百遍。

短短两天的时间,就罚了六百多块钱和半人高的抄纸。

因为受到了惩罚和对于红绿灯的不理解,让这些族人对于红绿灯新政的施行报了很大的成见。

茶余饭后,工作累了休息的时候,处处都能听到抱怨红绿灯的声音。

在这个时代,车只有板车和牛车,这些车的速度慢,哪怕闭着眼睛闯,别人也能够提前躲开的。

所以在华城,是没有车祸这一词的。

因为一种尚未出现的东西,对族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这如果没有人抱怨,就奇了怪了。

其实在最开始执行红绿灯惩罚政策的时候,松叶就提醒过了王伟,肯定会导致许多人不满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光宣传,不进行惩罚,如果等到通车后,族人能够适应红绿灯就算了,不适应的话,肯定会有人被火车撞伤,甚至撞死的。

那个时候,再用血淋淋的事实来进行宣传,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来对闯红灯的人进行罚款,那效果绝对比现在要强一百倍。

因为红绿灯政策已经出了,也通过大喇叭宣传出去了,挨了撞,是因为族人不听话造成的,在受伤甚至死亡面前,反而更加显得王伟高瞻远瞩。

这一点,和当初刚来到华城,王伟下令茅屋和草堆之间必须留有合适的距离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命令下达之后,并没有人去强制执行,等到起火后,连在一块的茅屋都被烧了,人们就会想起来当初王伟下的命令是多么的正确,多么的又先见之明。

而王伟,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松叶的提议。

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想有族人因为这点小事而丧命,而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在圣地的逼迫下,王伟想通了一件事。

以前,对于华族的发展,王伟尽量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就像是在教王四五知识的时候,王伟会教给他什么叫做力的传导,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将力转换成自己需要的。

教完之后,王四五自己领悟,利用他自己的天赋,经过钻研,制作出来了齿轮,学会了将水流的力量,转换成抡大锤的力量。

王伟一直觉得,如果什么都教给他们的话,那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就会处处依赖自己。

只有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才能在没有自己的情况下,让科学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可是经过实践证明,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东西,其实都是狗屁。

王四五的聪明才智,在王伟看来是不下于爱因斯坦的,他在机械,物理方面的天赋,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举一反三不足以形容他的聪明,如果非得形容,只能用一句妖孽来概括了。

可是,哪怕王四五再怎么聪明,他再怎么有才华,再怎么能够举一反三。

仅靠他一个人的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目了然--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