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第七百二十八章、小臣既能还父王一个养育之恩,那就不算不忠不孝

第七百二十八章、小臣既能还父王一个养育之恩,那就不算不忠不孝(2/3)

道理绝对不是图稚可以想出来的,想必更多都是天英门教导弟子的规矩。

难怪天英门对底下弟子的行为如此放纵。

“哼你还说什么傀儡”

而听了图稚话语,不管心中有什么想法,图炀也不可能在北越国皇上图韫面前对图稚认输,继续呵斥道:“即便你父王做了什么让你不满的事,难道你就不能等到你父王归天后再去伸张自己的想法吗?毕竟父母总会走在孩子前面的……”

“父母总会走在孩子前面?”

图稚却略带嘲弄道:“不说太子殿下这话本身就是最大的笑话,因为小臣如果在这里动手杀了太子,太子又能走在皇上后面吗?又即便是如此,谁又能保证父母对子女的权限超越了一次,又不会继续妄想超越子女的权限第二次?”[

“或者说,这种超越权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有多深?父母又从何能保证?”

“就例如皇上身死一定会有人殉葬一样,假如易少师身死,太子殿下又能保证不会有人自愿殉葬吗?所以当小臣父王想要加害易少师时,小臣用砍了父王的方式来阻止,最多就是父王一人受累而已,却可以挽救无数原本要去为易少师殉葬的人『性』命。”

“以此而论,谁又敢说小臣的不是。”

不是说不屑,说到最后,图稚就有些趾高气扬道:“除非太子殿下想说小臣的父王也可对易少师做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然将一切寄托在父母仁慈上的子女,根本就没有进行自我思考的资格,也没有在这世上呼吸的资格。”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没想到图稚竟将这话用在了这种关键地方,图炀立即无法回答了。

因为,图炀会指责图稚,最初也只是为了贬低浚王图浪与图稚的父女关系而已。可随着图稚的一番肆意妄为,事情居然会被牵扯到浚王图浪有没有资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图炀就不能轻易说话了。

毕竟什么人才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首先就必须是一个“君”才行。

但太子图炀又怎会愿意浚王图浪成为一个“君”?

所以,不管图稚话中是否还有其他漏洞,图炀都知道自己不能再就事论事地想要贬低图稚和浚王府了。

甚至于图炀就直接从南书房的书桌旁退下,在易嬴等人身前朝北越国皇上图韫跪下道:“儿臣该死,儿臣不该替浚王图浪那厮辩护。”

“罢了,这不是皇儿的罪过,只是浚王小郡主太过厉害了。不过仅以此点而论,小郡主读书的确不多啊”

以图稚此时的表现,除了太子图炀和贾堇还能“将心比心”的认为那是图稚自己的话语外,不仅易嬴早知道图稚说的话肯定都是天英门的一套,难怪他们可视父母为草芥,北越国皇上图韫更可断定那一定不是图稚自己的想法。

但因为图稚并没忘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语,北越国皇上图韫却也不可能为了浚王图浪而去苛责她,更想看看浚王图浪又会怎样应对说出这些话的图稚了。

自然就将事情顺着易嬴之意,只以一句图稚读书不多来轻轻带过。

而图稚虽然有些不满,但在抬头看了看北越国皇上图韫后,却也没再多说什么。

然后图韫才说道:“好了,事情既已解决,那众卿先就平身,也让朕看看钟大人你们千里迢迢从西齐国带回的国玺、国书、国器吧”

“微臣遵旨小郡主……”

听着图稚与太子图炀的针锋相对话语,钟厚心中同样巨震无比。因为从图稚的桀骜不驯中,钟厚就知道图稚的这些论调肯定是她师父教给她的,毕竟浚王图浪就说过,图稚的师父在浚王府中一直都是个谜。

但即便如此,钟厚也只能在事后去警告一下浚王图浪,现在却还要先办完正事再说。

当然,同样是小郡主,贾堇根本不可能好像图稚一样胡闹。

听到钟厚吩咐,贾堇立即规规矩矩将身后的金『色』布包解下,小心翼翼地将布包中的原西齐国国玺、国书、国器等物一一放在了郝公公递上的托盘中。

看着贾堇循规蹈矩的模样,不仅太子图炀点了点头,深知这样才是一个受过良好教导的小郡主真正该有的模样,北越国皇上图韫更是望着贾堇的模样兴致勃勃起来。

因为早在使团队伍回京前,北越国皇上图韫就得到钟厚通报贾堇成为了天英门弟子的事。

想起陆中正提起要让太子图炀至少娶一个天英门弟子为妃的事,图韫就微微有些动念了。

毕竟以贾堇的身份和仪态,不仅做妃子毫无问题,就是让她做太子图炀的皇后也没人能挑出『毛』病,更还兼具有收拢西齐城人心的作用。

换成一般人,或许会因为图炀和贾堇都是八、九岁的年纪不必着急,但北越国皇上图韫自己所剩的时间本就不多,也就在郝公公将原西齐国的国玺、国书、国器端给自己时说道:“小郡主,不知你可愿成为太子殿下的太子妃。”

“……不行,谁会让小小郡主嫁给那个不知世事的家伙做太子妃啊不行,这绝对不行。”

虽然知道北越国皇上图韫说的小郡主并不是自己,但突然听到图韫话语,即便没有任何准备,也无须任何准备,图稚就抢着反驳起来。

而图稚如果是为了自己反驳,北越国皇上当然不会在意,因为图稚越能折腾,所会给浚王图浪带来的麻烦也就越大。

但图稚折腾的对象


状态提示:第七百二十八章、小臣既能还父王一个养育之恩,那就不算不忠不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