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络游戏>暗黑大宋>第594章 长子
题一起出来了,破产跑路了。那时候王巨很小很小,只听到亲戚说国家很傻冒。

实际到了宋朝来,身居高位,慢慢回想,非是。

为何呢,国家看似出了一个笑话,最少银行产生了一笔死账,也将一个本来走向小康之家的人捧杀了。

然而当时在这个万元户的带动下,附近许多百姓开始了养殖业,虽然没有造就多少万元户,却造就了几千几万户千元户。站在这个角度分析,国家有没有做错?

正是这种看似很傻的举动下,百姓一步步走向了富裕之路。

第二个笑话,就是那个史上最悲惨的作文,领导发话了,不是俺们不管,买来牲畜教导他们养殖,好了,不到一个月全部宰杀吃掉了。买来化肥教导他们肥田,增加粮食产量,结果老百姓将化肥倒掉,留下蛇皮袋装东西。

当然,这些领导也努力了,不过他们努力的方向错掉了。为什么前面会见功,后面让人叹息?

实际只是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王巨除了寡鳏外,从来不直接发放物资救济,或者让他们劳动,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换得这个救济。

现在要治理了,环庆二州同样有许多山区,还有许多是真正封闭落后的山区,修了路也未必管用。

王巨从善户着手,各村寨挑选一些贫困的善户,然后王巨派出懂生产懂经营的胥吏下去,向这些善户发放贷款,再根据各村寨的情况,让这些善户种植、养殖,或者从事其他行业。

其实这些山区主要还是封闭带来的落后,但这些地方并不是真正难以生存的大漠雪原地区,靠山可以吃山,靠水可以吃水。

由这些胥吏指导,甚至王巨亲自下来指导,替他们想办法。

至于贷款额根据情况,分为一年、三年、五年,若是林业,则是十年。

而且是无息贷款,没有任何利息。

所以钱东春看到了庆州许多百姓在做善事,因为只要划到了善户行列,说不定天上就砸下金砖了。

然而不是百姓所想的那样,这些善户以后会有人失败,但也有人成功,一个人成功,就能拉动一大片百姓佼仿。

另外还是修路,大道修了,继续修各条小道。

道路不通,各村寨就休想好得起来。

兴办教育,然而与宋朝其他私塾不同,王巨增设了算术课,个个都想中进士,那有那么好中的,因此这些私塾的宗旨直接点明了,让庆州各村寨子弟知书识字算数,不再蒙昧无知,而非什么中进士。

最后就是植树造林,这个能不能成效果,王巨不大敢说了,只能说努力了。

宋朝有的官员比王巨更关心民生,然而因为见识不同,象王巨这样大规模的诱导百姓去致富,可以说整个宋朝破开荒的第一次。

然而这么做,手中得有钱。

没有了这些商税,王巨就是想到了,也没有办法做到。

或者从那几个作坊里拨出钱,不说那几个作坊还要努力支付着王巨承诺的两百万,就是没有这两百万,也不能拨,那是纯找死的。

只是在王巨推动下,庆州出现了古怪的一幕,为了凑集一万贯到五万贯商货,以减轻商税,各商贾往往将商货聚而不发。一旦发出,那就是浩浩荡荡的一支庞大商队,无比的壮观。

所以庆州不知不觉就变好了。

而且庆州大大小小的官员也象做梦一样。

十八万贯商税哪。也许鄂州杭州那边的商税更多,但这里是庆州。虽然王巨又将它花掉了,可这十八万贯是收上来的。

若是宋朝能保证这个数额,岂不是仅是商税一样,就能得到三千万贯?

祖阳妻子端来茶。

王巨喝了一口说道:“不错,好茶。”

然后又看着那一排围观的织女们说:“不要看,我不是星星……与你们一样,是人,有血有肉,也怕死,因此西夏出万金买某的脑袋,某出行只能带着一大群侍卫,甚是不便。”

说着,放下茶碗,上马回庆州了。

祖阳站在哪里默送良久,最后对那些发着花痴的织女们说:“明公是好官,但你们没有那福份,干活去吧。”

全二长子在马上说:“明公,你恐怕是庆州最好的知州吧。”

“不是,比起范仲淹,我差远了。”王巨说道。

其实论用心,王巨真不如范仲淹。只是自己有着一根大手指头罢了。

如果范仲淹也有着这根大手指,还不知会将庆州变成什么样子呢。

全二长子不相信。

他是最早跟随王巨身边的人,虽然这时代因为生活所逼,百姓懂事得早。不过那时候王巨表现已远超过同龄人。

因此包括全二长子也难免会想,王巨是不是星宿下凡。

不但全二长子,恐怕现在庆州九成百姓都不会认同王巨这句自我评价。

有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琼娘临盆,王巨派人找接生婆子,一下子整个庆州城都轰动起来,都自发替王巨找最好的接生婆。一下子便来了六七个接生婆。

王巨挠挠头,说了一些感谢话,都来了,那就一起进屋接生吧。

然后王巨坐在外面紧张地等待着,这时代医疗技术太落后了,一个难产,母子会全部完完。

特别宋朝在瘦为美,要人比黄花还要瘦,具体的就是小脚细腰贫乳,难产率就格外地高。因此一到妻子临产时,王巨就如临大敌。

还好,虽然不及妃儿那次顺利,不过最后侥幸


状态提示:第594章 长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