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络游戏>暗黑大宋>第713章 西边的消息
一些我从大理带回来的特产,包括大理的滇茶,莎罗毯,筇竹杖,金藤织,都是中原罕见的奢侈品,如果他们出手,也可以寻藤摸瓜去找到他们的下落。除了这些。还有,那就是锁子甲,不过锁子甲大约这些人不敢出售了。”

“锁子甲?”

“资深,平定大理。我率兵仅是到达大理城,大理城西边则是熊公带兵平定的。但我回京后,官家必定会问我大理的详细情况,因此离开大理,我将家人分成两路。妇孺与普通下人从广南西路再顺漓江自水路返京。我带着侍卫与琼娘则绕道大理西部地区,再顺雅州邛州进京。主要是看一看大理西部与西北部地区的情况,做一个大约的了解。”

其实就是为了看风景,但这个怎么好说呢。

“不过大理西部地区还是以蛮人为主,因此我这一行,皆披上铠甲。直到到达雅州,这里属于真正的宋境,同时为了测试银子进城税,我们一行才卸下铠甲,置于驮马背上。但这个线索没有作用。”

宋朝民间也有着一些武器。可一些制式武器,象神臂弓,一些劲弩,正规的制式弓,战刀,以及铠甲还是管制的。

那群山匪再笨,也不会将铠甲拿出出售,那岂不是找死?

但李定也得到了许多线索。

首先是王巨苦肉计的机率不大了,他的任务不仅是抓捕山匪,还要找出幕后真凶的。这一条同样重要。

其次是山匪的大约人数。

这些来自大理的矮马与贵重特产也说不定起到大作用。

听王巨说完。李定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只要不是王巨的苦肉计,那就好办了。看看现在洛阳“窝藏”了多少“顽固分子”。

富弼则是一脸的愁苦,但他能说什么?

两人心情截然相反地告辞。

王巨小声说:“我那件胸甲,任何人不得泄露。”

在成都时。经李大夫警告,王巨在瓦子里强行让那个说唱先生说了一回,用此来讥笑王安礼,然后就迅速离开成都。

但是一行属下都很担心,再三劝说王巨要披上铠甲,然后套上公服。

不过王巨还要测试银子进城税呢。没有同意。最后在大家进劝下,只勉强披了一件胸甲。

一套铠甲普通的则是分成头盔,胸甲,臂甲,护膝,护项五大部分,如果再细分还有战靴,腰带两部分,严格的还有面甲,至于将领的铠甲还带有拉风的战袍。

其他的几部分王巨没有披挂,只披挂了这个胸甲,也就是上半身的铠甲,正好渐渐向北,天气也凉了下来,行人多穿着两件三件衣服,因此王巨在里面披上胸甲,外面套上外服,也没有多少人注意了。

但为了测试银子,也只有王巨一个人披上了胸甲,不然一起披上铠甲,肯定还会让人看出来的。

当然,这也是以防万一罢了,可没有想到真防了万一。

可据王巨事后推测,这些山匪手中一定有制式弓箭,不然那天王巨就是受伤,伤势也不会严重。

但为了不让人坐实苦肉计,这条王巨就不让属下说出来了。就连山匪手中有了制式弓箭,王巨也没有透露,再说透露了,会起作用吗?不过话回来,如果那天王巨不披戴着胸甲,那还真有危险了,到了陕州后,一行人一想到此节,全部是一身冷汗。

王巨第二天就离开洛阳了。

在郑州韩韫追上。

“子安,西夏国主确有想恢复汉礼之举,据我手中打听来的消息,这些年李秉常屡屡侵犯我大宋边境,每得汉人士子,多重用之,并且询问汉家制度,去年时就在西夏计议,想恢复汉礼。然而梁太后与梁乙埋却不同意……正因为这个争议,双方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说完后,韩韫脸色古怪。

作为党项人,李谅祚李秉常父子喜欢的却是汉礼,作为汉人,梁氏兄妹喜欢的反而是蕃礼。

“韩兄,不要多想,李秉常想用汉礼治国,并不代表着他对我大宋想表达亲近。”

比如莫迪,他上位后中国吊丝们一起欢呼,中印友好到来了。实际真的弄错了,莫迪喜欢中国是喜欢中国的治国模式,并且想用这种模式使印度变得强大,这才是真相。但对中国,他因为比较了解,反而比前任更警觉更敌视……

所以说李秉常喜欢汉礼,并不代表着他对宋朝要表达友好。

至于后来李清提议,让出河南之地,这个河南之地大约就是禹藏花麻控制的西使城地区,但宋朝这时已经得到熙河地区,南有熙河,东有德顺军,禹藏花麻控制的地区对西夏帮助作用不大了。

禹藏花麻本身又是与梁氏沆瀣一气的,因此牺牲掉禹藏花麻控制的“河南”地区,换取宋朝的支持,从而达到一举拿下梁氏集团的目标,才是李清与李秉常真正目的。

李清也是王巨让韩韫打听的主要目标。

韩韫接下来说的就是李清:“那个李清原来是陕西路边军的一个小武将,后来是究竟因为被俘还是主动投降西夏的,我没有打听出来。只知道如今此人四十多岁了,担任着西夏翊卫司马军副都指挥兼御围内六班直副都统之职,有一定力量,但也不能过于重视。”

西夏的翊卫司马军副都指使兼御围内六班直副都统,相当宋朝的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兼御前忠佐马步军副都军头。

这个编制等于麾下也有数万精锐了,并且还是典禁兵,包括强大的泼喜军,也属于这支典禁军。

但要注


状态提示:第713章 西边的消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