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络游戏>暗黑大宋>第767章 控诉
,但他居然不让我们出驿馆。”

“如果仅是这一条,那不能怪王巨,是朕下的诏令。”

“陛下啊……啊,你不能包庇这小子啊。”刘几急了。

“刘卿,朕让你们一个一个地说,确实是朕下的诏令,至于什么原因,稍后你们就知道了。这样吧。你们选出一个人,说出你们进京的目的。”

这时,太监从边上的朵殿,将软胡床拿来了。

王巨走出班列。伸手将它放在自己面前。

老富不要哎,那就摆在这儿吧。

不过富弼此时老眼昏花,糊里糊涂,皇上下的诏令将自己等人软禁起来的,这是什么意思啊。因此也不顾得王巨这个恶心的动作了。

司马光瞅了一眼富弼。富弼确实不行了,还是俺来吧,他走出来道:“陛下,由臣来说。”

赵顼厌恶地皱了一下眉头。

其实在史上,赵顼虽不喜司马光,但也一直将司马光当成了一个重要的棋子。

然而因为王巨反复地洗脑,在这个时空的宋朝,司马光比另一个时空的宋朝更加悲催了。这个司马光就不知道了,但是勿用置疑,司马光不仅对变法恨到了极点。对王巨也恨到了极点。

司马光从袖子中掏出一个劄子,开始弹劾王巨。

第一大罪状,就是将富弼等人软禁。

不过赵顼袒庇王巨,说是他下的诏令,司马光只好当场改变了,不是软禁之罪,而是第一天傍晚时分,王巨亲自骑马到驿馆对富弼等人进行恐吓威胁,不管怎么说,富弼也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吧。

当然。因为赵顼的袒庇,这一条怦击得不够猛烈。

不过也有部分大臣还是认可的。

为何,尽管现在八成大臣认为,朝廷真的需要王巨。但在一些老家伙心中,多少还有些不平衡,毕竟王巨虚岁才三十六岁。

而在宋朝论资排辈,依然有很大的市场。

并且不管是否是皇上下的诏令,王巨将这些重臣软禁了那么多天,也是不对的。

第二条罪状那就恶心人了。

祖宗之法说齐人。王巨也说齐人,但两个齐人一样么?祖宗的齐人只是为了缓和矛盾喊出来的口号,但到了王巨这里,却成了真正的相齐,士大夫与武卒相齐,父母与儿子相齐,天子与庶民相齐。没有尊卑之分,由王巨这样执行下去,国还是国么?

不要以为司马光是攻击王巨,实际这一条罪状大半是发自他内心的想法。

在他心中是极其重视名份尊卑的,所以《资治通鉴》从魏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开始修著。

同时也喊出贩夫走卒不能穿罗抹,这句让后人感到无比荒谬的话。

因此站在后人的角度,公正的评价司马光与王安石,不错,党争是从他们手中产生的,王安石性格很倔,变法确实有不少不好的一面,但心性上,王安石绝对是高洁的,用心也是良苦的,就是变法不好吧,也只能说王安石好心办了错事。

但司马光吗,除了《资治通鉴》外,几乎是一无是处了,当然,有可能李刚父子会很喜欢。

他是这样想的,然而加了士大夫与武卒相齐,父母与儿子相齐,天子与庶民相齐,岂不是更恶心人?不过还真让他说中了,王巨想推广的正是这种彻底的齐人,但在宋朝,却从未流露过。

因此许多大臣就在心中想,王巨真的是这种齐人吗?

包括老王也觉得过了,王巨顶多想的是齐税罢了,但就是齐税,他都不敢执行,执行的仅是齐商税,而且一再说了,不是绝对的齐,只是理论上的齐,也就是上层的权贵商贾稍稍纳一些税赋,以便给底层百姓与国家财政带来更多的生机。

不过有部分大臣却被司马光误导,如果真的这样齐下去,齐到最后,会不会真的出现士大夫与武卒相齐呢?

第三条罪状又来了。

永乐城之败,乃是朝廷穷兵黜武之错,与文彦博有何关系?莫明其妙地将三朝重臣贬到了杭州。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商贾,就将文彦博再度贬到了池州。

难道文彦博没有一个商贾重要?

司马光身后就站着许多商贾,但即便在宋朝,商人也是原罪。司马光当着他们的面说,这些人也没有多少排斥,而且在他们心中,与文彦博相比,确实屁都不算一个。

实际上朝廷将文彦博贬到杭州,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个乃是文彦博可能是刺相案的幕后指挥者,第二个正是他无孔不入的打探。得知王巨与赵念奴的隐私,逼得王巨远走海外,导致两场前所未有的惨败。

可是司马光偏偏当作不知道,刻意断章取义。用此弹劾王巨包庇海商。

第四条又来了。

文彦博仅是一个误判,如此重臣就立即贬斥。好吧,律法必须要公正,那么试问海商们痛打知州周浔,将一些寻找部曲的豪强子弟与奴仆捆绑在大树上敲诈勒索。恫吓宰相孙固,又将李家二郎与手下几个家奴绑架到船上,私刑逼供,为何朝廷置若罔闻?

第五条,自古以来,以德化育人为治国之策,然而朝廷却规劝百姓设法谋利,道德不存,天下百姓皆以利而熙熙攘攘,以后如何治理之?

如果不放在这里。这句话还颇有远见的。

就象王巨的前世,二长老改革,可是百姓思想放不开,下面的官员也弄不明白,因此提出不管是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用此活跃死气沉沉的大环境。

但是经济渐渐活跃了,就要重视道


状态提示:第767章 控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