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络游戏>下一场>第245章 别小看任何一支球队

“我们从头说。”

在遥远的东方大陆,江苏队正在备战跟朴茨茅斯的一场普通的热身赛,塞尔维亚籍主教练德拉甘?奥库卡正在跟自己的中国弟子讲解战术,翻译正在一旁待命,虽然学得认真,但老头会的中文只有一点点。

在中国,这儿的球迷热情,但足球水平却是落后的,中国球员不懂什么是无球跑动,更不懂什么高级别的战术,有时候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都有些欠缺,所以远道而来的这位前南斯拉夫教头只能从头教,教些最有用的,德拉甘强调攻势足球,领先后却不保守,追求战胜每一个对手,他经历过战争,战争教给了老头平静与面对,经历过波黑内战和北约轰炸,已经看过了生命的得失,比赛的得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战争让他比别的教练更加能豁出去冒一些风险,这个理念贯彻了他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

“速度快,就是足球制胜的法宝,理解这一点就是成为一名聪明球员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不要问为什么,快总比慢好,这就是理由。我的战术就是让你们完成已经能够完成的工作,并让它们做得更快一些。”

老头微笑着在训练的球员中来回穿梭,穿着传统蓝色训练服的中国球员和外援们正将皮球来回传递做着基础训练,“知道为什么全世界的教练都希望自己的球员养成一脚出球的习惯吗?”

他自问自答道:“当其他条件相同,如果我可以通过一次触球把a点传到b点,那么这就比通过两次触球完成传递好得多,为什么?因为一次触球比两次触球的推进速度更快,而快比慢好,是的,我知道有例外,人们也总是把例外当规则执行,但我建议你们,一次触球可以完成任务就不要两次,两次可以就不要三次。触球次数越多,你完成的任务就越慢,真正聪明的球员面临的挑战是通过尽可能少的触球高效地完成随时可能出现的任务。”

德拉甘拍了拍弟子的胳膊,指导球员踢球的姿态,中国球员不是不认真,也不是踢不好球。中国的媒体喊了十几年的青训缺失,可是缺在了哪呢?从一位外教的角度,他觉得中国也许是好的青训教练的缺失,本土教练让很多球员长大后踢的都是错误的足球,因为从小教的都是错误的。德拉甘曾经让一位弟子演示滑铲,从动作的规范到标准都是教科书级别的,但唯独铲球的时机总是不对,弟子的青训教头照着书本教学,却不知道滑铲这个技术动作在对方球员完全控球时,是不能使用的,这种铲球习惯一直从小练到了大,真正到了中超这种职业赛场,一线队,优质外教面对的工作一般都是大量改错,重新灌输正确的东西。

这些本该是青训教练的工作,却要职业教练来完成。

但却不得不做!

德拉甘却做得很棒,他的球队在上赛季杀进中超第四,创造了球队队史最高排名,而今年他打磨的后防线在中超又创下了643分钟的不失球记录,巴西丙级联赛踢野球出身的埃雷尔森在江苏被球迷誉为战神,东欧低价来的黄金双枪达纳拉赫、耶夫蒂奇,也在中超大杀四方,要知道这些人均不是什么高价外援。不说巴西踢野球出身的中后卫,单就所向披靡的达纳拉赫,踢中超前也不过是个在海外厮混的无名小卒。

“各位,你们都知道我的风格,要知道,慢是踢球者的敌人,慢让你的对手可以从容组织,慢会导致失误,慢会让你输掉比赛。当然,我说的不是追求快速的传球节奏,而是用简单快速的传球来加快推进速度,如果你们只是在用尽所有手段之后才选择一记快速传球,那就不要怪我骂人。球来到脚下,你们往往觉得自己有责任送出一条足够致命的传球路线,试图在那一刻赢得比赛,但记住,给敌人致命一击的时机不会适时出现,所以比赛时你们在处理球时总是很犹豫,从而拖累整个球队的进攻速度,导致球队有条不紊地慢死!”德拉甘拔高了语调,“没有必要让每一次传球都成为致命一击的传球,没有必要让每次触球都直接得分,我只要让你们把球交给自己的队友,这就足够了,加快皮球的速度,记住我说的,快速传球总比慢速传球好得多!”

德拉甘停下来继续给队员纠错,因为传得过快导致球队的一位小将出现了把球磕飞的失误,他也不以为意,勉励他不要害怕失误,大夏天,一天高强度三练的江苏队在炎炎夏日下所有人都汗流浃背,更难能可贵的是外援居然比所有人练得都辛苦,要知道南京的火炉天气,因为不适应,距离这儿几百米外,明天的热身赛对手朴茨茅斯因为天气炎热已经放弃了午训,在酒店休息。

这位前南教头面色也是通红,汗水顺着脖颈滑到后背,但坚毅的眼神让球员们都望而生畏。

“看过巴萨罗那踢球吗?”德拉甘问道,却无人答话,只有厚重的喘息声。

“巴萨的球员永远不会在每次触球时送出致命的一传或一击,即使头号得分手梅西也是如此,我常常觉得,巴萨的队员对控球是如此的有耐心,以至于他们是不是忘了球场上有球门的存在,似乎是为了传球而传球,他们通过控球碾压对手赢球的方式被称为千次传球致死!但我却觉得,即使有着着眼大局的耐心,巴萨也会通过最少次数的触球非常快速地完成传接球,因此球队整体才看起来十分缓慢或不慌不忙,但局部的即时移动速度却快得惊人,速度与耐心让人惊叹地和谐


状态提示:第245章 别小看任何一支球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