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观云>第四十六章 投石问路
书房。

咚咚,宣韶宁轻轻敲了敲门扉。

“进来吧!”

宣韶宁推门进入,只见豫王书桌上的文稿已经堆积如山,豫王眼圈青乌,想来是这些天没有好好休息。

“将军,末将是为了招兵一事。按照每一卫都设有指挥使来定,目前还需要两万名兵士,数量虽说不多,可也算不上少了,还请豫王定夺。”

“我也算过,两万为底线,既然皇上已经开口了,这些人数是要招到的。”

“为长远计,是否可以借此机会再多招一些?”

“不可,如今玄甲军太过赤手可热,太多双眼睛都在盯着,我们不可以逾越,否则......”

“末将明白!”

看来豫王比自己看得更透,也看得更远,宣韶宁心里略微有些自责,不过这种感觉很快就散去了。

“此次招兵一事,我全权交给你负责,目前在京城内的玄甲兵士可由你调遣。”

“多谢将军,末将定当全力以赴!”

“不过在开始之前,还得去拜访一趟蔡相和曹尚书。”

此次招兵虽然得到了梁帝的首肯,可以不用知会蔡相了,可豫王仍然觉得此行少不了;而曹子敬乃是当朝的兵部尚书,自然也是需要打点的。以如今豫王在梁帝面前的受宠程度和亲王的身份,豫王行动依然是礼数周全,步步为营,着实给宣韶宁好好上了一课。

午后时分豫王的马车辚辚地驶向了兵部尚书府,马车微微颠簸,豫王坐在正中闭目养神,而宣韶宁坐在侧席,远远看着离兵部尚书府越来越近,忍不住开口问道:“这曹尚书的事儿,末将略有听说......”

当今的梁朝廷,梁帝昏老,太子、襄王、陵王三足鼎立,因而朝中大臣也是各有站队,襄王、陵王没少在暗地里拉拢,可偏偏这个手握兵权的兵部尚书曹子敬却是不偏不倚,保持着中立,对外宣称只效忠于梁帝。宣韶宁的一句话倒是让豫王睁开了眼睛。

“曹尚书从小就跟随前朝大将军裴玮征战沙场,积攒了赫赫战功,他能得到这兵部尚书的位置全靠自己一刀一枪打下的,时至今日大梁军中还流传着关于他的卓著战绩,我也是自小听着曹尚书的故事。对了,裴玮将军之父即是八十多年前狼山之战中领军大将裴烨。”

听完豫王的一番话,宣韶宁终于明白了曹尚书能深得梁帝器重,没人能随意动他的原因了。

此时,马车缓缓停下了,车夫隔着帘布说道:“回禀殿下,尚书府到了。”

掀开帘布,豫王当先跳下车,宣韶宁紧跟其后,眼前的尚书府规制中规中矩,门前一对石狮久经风霜,朱漆大门上已然斑驳,门环透着点点铜绿,怎么看都不像是曹子敬此等身份的人该有的气势。

吱呀,朱漆大门打开,三人走了出来,当先一人气宇轩昂,唯有染霜的鬓角透露着年纪,走起路来下盘极稳。“练武之人啊!”宣韶宁估摸着此人有可能是曹子敬。

“曹某见过豫王殿下!”

“曹大人多礼了,没想到蔡相也在啊!”豫王在扶起曹子敬的同时也向站在曹子敬身后的就蔡权点头致意。

“参见豫王殿下!老夫有事前来与曹大人相商,也是刚到,没想到竟然能遇见殿下。”

“哦?本王此番前来是关于征兵一事,想与曹大人商量。”

“呀,不想竟然想到一起去了,老夫也是为了此事而来的!”

“可巧了,本王本预备随后就去拜访蔡相的,这样一来倒是省去了不少事啊!”

“既然都是为了征兵一事而来,那不妨就进屋详聊,在这里,若是有人看见了,可该说微臣待客不周了。”

“哈哈,曹大人真会说笑,那我们就听曹大人的了!”

“快去准备!”

“是!”曹子敬身后的最后一人显然是管家,得令后一闪身就消失了。

一番寒暄之后,几人终于来到了尚书府的书房。宣韶宁对于这样的寒暄有些心不在焉,在他看来这些做作是在浪费时间。

方一落座,豫王当先开口:“皇上已然准许我玄甲军扩军,手谕也已经下至我这里,征兵毕竟不是小事,还是需要和两位大人细细商量。”

“既然已经有了皇上的手谕,征兵之事也是全权交给豫王殿下,殿下尽管吩咐,下官定然全力支持!”曹子敬显然也是务实之人,说得很是朴实。

“话虽如此,征兵毕竟牵涉到兵部,还是需要知会曹大人的。”

“多谢殿下!殿下此番预备征兵人数几何?期限多久?银两支出几成?”一连三问都问在了点上。

“人数为两万,自然是越快越好,在新年前完成,至于银两还需和户部再商量。”豫王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蔡相一眼,见对方神色如常,便收回了视线。

“仅仅两万?”曹子敬有些意外,“殿下,皇上此番如此难得同意扩军,这人数可是太少了些?”

“实不相瞒,本王只是希望将四卫人数凑齐而已,一支强军首先重在质,其次在量,两万,足矣。”

“殿下果然深思熟虑,难怪玄甲军至今从无败绩,都是殿下领军有方。既然殿下只需两万,那下官定然鼎力相助,助殿下征得两万精兵胚子。”

“多谢曹大人!”

“殿下,老夫此番来也是为了征兵之事,上阵打仗老夫不懂,也是帮不上殿下,确实汗颜。不过,银两之事,老夫倒是可以帮忙。”一直没有开口的蔡相终于发话。

蔡相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 投石问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