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络游戏>球场少帅>第三百六十八章 齐达内+帕文
在随后的两年里更是颗粒无收,几个赛季荣誉上的空白彻底宣告了“齐达内+帕文”这一政策的失败。

他们两个人背后所代表的文化都是一个俱乐部开创时代的必要条件,是弗洛伦蒂诺刚入主皇马时雄心壮志的反应。

可惜这个足球界的柏拉图梦想最终破灭了,为此,弗洛伦蒂诺遭受了无数人的耻笑,甚至有球迷宣称是弗洛伦蒂诺让皇马沦落成了一个草台班子,见空地就搭台,见台子就唱戏,后来因为成绩上的压力,主席先生黯然辞职。

身为穿越者,邱磊对于未来“齐达内+帕文”政策最终破产自然是知之甚详,也知道这个政策存在的几大缺点,首先引进巨星速度太快,一年至少一个,造成了球队打法和更衣室的不稳定。

其次,在对“帕文”们的使用上,有拔苗助长之嫌,“帕文”要用,但是要循序渐进的用,就像养孩子,不能为了让他快快成长,就拔苗助长,另外就是皇马自卡西利亚斯之后,就没有出过世界级的球员了,大多数人都打不上主力。

年轻的“帕文们”显然不可能在一夜间成熟,这是不可违背的足球内在规律,痛苦的磨练是新人成熟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在皇马队中正缺乏了这个必备条件,人们看到了费戈、齐达内、罗纳尔多、贝克汉姆前赴后继地来到神圣的伯纳乌,但再也没有像劳尔这样的本土球员从岩石缝中找到生存的空间。

其三,过于追求商业效益,造成中前场球员淤积,贝克汉姆在曼联一直都是打右边卫,但由于菲戈的存在,英格兰人一度只能跟古蒂搭档后腰,人才严重浪费,球队竞技结构不合理。

其四,为了平衡工资,赶走了很多有功于球队的实力派,既让球队断了层,也失了民心,马克莱莱的出走,被公认为银河战舰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勤劳的法国人只不过是要求加薪而已。自从马克莱莱走后,卡洛斯和萨尔加多的两翼齐飞战术就因日益老化,却无人补防而衰落,麦克马纳曼、雷东多的离开也令球迷失望。

齐达内+帕文,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理想主义化构想,在一支完美的团队中,不可能只存在大师和年轻人,中坚力量和后备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粘合剂,一支拥有各种不同角色、各司其职发挥不同作用的团队才是真正强大的团队。

齐达内+帕文政策可以说是当年皇马急功近利的一种表现,在前后场全部购买巨星不现实的情况下,只能放弃后场改造,而变为在俱乐部青训营中提拔年轻队员。在成绩迅速提高的同时,对于此政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基本放弃了俱乐部自身青训系统的人才。结果一旦成绩下滑,对巨星的吸引力下降,必然会导致成绩得迅速下降。

一个足球俱乐部的运行,靠市场购买力可以维持成绩,而自身的青训系统是俱乐部造血更行的主要来源。球星与新星的完美配合才是成功的秘诀!

而且后防球员和进攻球员不一样,进攻靠创意和体能,后防靠经验和意识,后防球员成熟期要晚得多,18岁的天才进攻型球员可以在豪门打上主力,后防球员一般28岁才进入成熟期。

后防球员要的是老到,稳健,太年轻的上去几个失误,信心被打击了,就很难再恢复,进攻球员则不怕失误,越敢做动作成功的可能性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天才后卫比天才前锋少得多,关键就是因为大多的后卫都是靠经验磨出来的,普约尔当年各种被爆,费迪南德当年也是各种低级失误。

齐达内+帕文的政策实际上就是把一个球队分成了两个,帕文敢在球场上扯着嗓子让齐达内回防吗?

没有中场的保护,后卫谁能防得住?

一个球队分成两个地位,甚至利益都不同的阶层,怎么可能力往一处使?不死何为?

一支球队想要成功首先要做到五个要素,阵容的平衡,每个位置上都有胜任的主力,没有明显的短板;球员能力的平衡,主力和替补之间要有差异,但差异不能过大;年龄的平衡,以当打之年为主,辅以有经验的老将和成长中的年轻球员;薪金平衡,薪金总数不能过高,巨星和其他主力球员之间的差异不要过大,年轻球员的成长要在续约的薪金中得到体现,尽量避免高薪替补;更衣室平衡,有权威能服众的教练+本土青训领袖+有责任感的外来巨星+中产阶级+年轻球员。

达到上述五种平衡,是一个俱乐部非常理想化的模式,但现在的皇马差不多在上述五个方面全部是不平衡的,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齐达内+帕文”表面上兼顾了巨星和青训,实际上巨星的引进完全脱离球队的竞技需求,青训球员基本是拔苗助长,中场阶级纷纷离队,球队内部两极分化,巨星享受特权,“平民球员”得不到足够的尊重,教练沦为傀儡和保姆,队长团队权威被削弱,青训球员看不到希望,球队传统沦丧,向心力和凝聚力涣散,球迷群体日益浮躁,从操纵舆论到被舆论反操纵,曝光率增加,品牌价值增长的同时,外界对球队的苛求日益非理性,球队引援政策和发展路线过于具侵略性,导致树敌过多,举步维艰。

可以说,后来银河战舰之所以搁浅,以至于被摧毁,就是输给了一个违反足球基本规律的大方向,完全不重视球队在竞技方面的健康发展,没有在“经济”和“竞技”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如果一味用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八章 齐达内+帕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