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血,这天时地利人和,自己一样都没占。

无奈只好安安心心跟着大姐姐贾元春背了百三千、又背下声律启蒙,学习速度较一般人,已是飞快,这还是宝玉刻意放慢速度的结果。尽管这样,也令父亲贾政兴奋不已,不仅给他讲了二十四孝,还拿来字帖亲手教“逆子”描红,然一旬过后,见二儿子的书法实在是没什么长进,便灰了心。

宝玉心道:我才五岁,胳膊软哒哒的都没什么肌肉,哪里能写出有风骨令人惊艳的字体了?便宜爹真是严于待人、宽以律己。

所幸除了贾政之外,荣国府二房别的人都觉得宝玉以后会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就连大房的贾赦有时候都拿五岁的宝玉和自己十三岁的儿子贾琏比,弄儿更加讨厌书本了——顺带他决定讨厌宝玉三天,不!是五天!

比宝玉大了十四岁的大哥哥贾珠则是担心宝玉会因为父亲的举动而伤心,在准备会试的同时挤出时间教宝玉描大字。没错,三年前,贾珠终于考上举人,并迎娶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女李纨。现在李纨已经有孕,而贾珠也在准备来年二月的春闱。

贾珠夫妇的院子并不大,位于荣国府的东北角,不过三间小正房和三间小抱厦,夫妇二人宿中间的小正房,将西边的做书房用,东边那一间且空着,日后生了孩子有用场。院子的北面就是夹道,南面和王夫人的院子相邻,东边是东角门,西边就是南北宽的大夹道。院子虽不大,可是清净。

李纨觉得这样的日子挺好的,夫君性格温和、一心科举,婆婆执掌中馈并没有时间叫自己日日去立规矩,小姑和蔼,小叔子年幼……除了自己之前因为未能有孕而倍感压力,并没有别的什么烦恼了——幸而现在终于盼来送子娘娘的垂青,只希望自己一举得男,好在贾府站稳脚跟。她一边绣着小肚兜,一边思量着: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不是么?

…………………………

腊月里,李纨历经一天一夜,产下一子,取名贾兰。

二月春闱开始,全国的举人在京城会试。贾珠特别重视这场考试,连正月里都闭门苦读。

贾母的心情是复杂的,四王八公之后居然也要靠着科举才能出仕……

贾政的心情是微妙的,毕竟他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科举出身,不料其父贾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遂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升了工部员外郎。现在长子会试在即,倒是让他感慨不已,一面设想自己当年要是没有被授员外郎的官职,自己也怕是翰林清贵了吧……

王氏和李纨的心情是忐忑的,她俩日日拜着厢房里请来的菩萨,保佑大儿子(夫君)金榜题名……

赵姨娘想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后我的环儿必定也能勤学上进,给我挣一个诰命当当……

元春:“保佑大哥哥金榜题名。”

探春、贾环:懵。

至于荣国府大房众人:

恩,珠哥儿是个有出息的,琏哥儿着实贪玩了些!(贾赦)

爹,亲爹,求您可千万别想起督促我去科考。(贾琏)

唔,我还是得自己生一个儿子才行。(填房邢氏)

我尽管少说少错便是了。(迎春)

而宝玉则是暗自琢磨:“虽然不晓得细节,不过我记得李纨是寡妇……吓!”

四个热心百姓就在门子外边候着了,四人觉得还是拿了钱就走人才安心,这金贵地儿不是自己该来的——若不是今天银子诱惑力足够大,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来敲荣国府的大门啊!

(苍柏纠正,是西角门!)

因苍柏快速和婆子说了事情大体,婆子又嘴巧禀报了贾母,账房那边很迅速地给苍柏称了四份的二十五两白银。手捏干货,四个小老百姓才是放心了,忙不迭地告辞。今夜回家,有酒有肉!再给婆娘买尺头!

贾家三兄弟带着圆脸,继续在朱雀大街上晃荡。

一路上,贾琏和曹少爷斗嘴不停。

没错,圆脸少年姓曹名焕,祖籍江宁,前几年来的京城。

“那你小子官话说的挺不错啊。”贾琏心下犹疑。

“从小就学。”曹小爷没好气地用江宁话回答了一句,也是十分地道。

之后说起诸如江宁风俗、曹家人口等等,也是流利不打磕,贾珠和贾琏终于是信了。

“不是说要去看旱龙舟吗?走走走……”曹小爷反客为主,领先走在前头。

“咄,还真不客气。”贾琏嘀咕。

曹家少爷与贾府三兄弟打打闹闹走远的时候,跃然茶楼的临街包间就有一个长相平凡无奇但吐息深厚悠长的中年人默默上前一步,给黄爷讲了这三人的来历。

“哦,竟是贾代善的孙子?”黄爷抚须,“只知道他有两个无甚才华的儿子,孙子辈……”

其貌不扬中年人继续说了说贾家三兄弟的大概事迹:贾珠勤学,天资尚可,同窗之间名声不错;贾琏未有功名,喜玩乐;最小的那个叫贾瑛,乳名宝玉。

“就是那个传说衔玉而生的哥儿?”黄爷不动声色地问。

一旁的青年倒是也听说过这个奇谈,闻言侧耳倾听。

“正是,年六岁,养在史老太君的院子里,传闻天资聪颖。”

“哦……天资聪颖?修远,你怎么看?”

被提问的青年笑着摇头:“小时了了。”

“叫暗卫远远跟着便是,不必上前打扰。”黄爷没有对被叫做修远的青年评论的那四个


状态提示:第 404 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