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络游戏>钢铁时代>第一百九十八章 纺织厂的问题
织厂成功的根源,他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棉纺织的各个环节,从最开始的棉花,到棉纱,再到棉布,甚至是将来的印染,如果不是中国,没有穿着成衣的习惯,他甚至连服装厂都给弄出来。

相对于棉纱的高歌猛进,织布车间的进展的稍稍有些慢,本身,中国最多的,就是纱厂,不是布厂,更出名的中国棉布,更多的是依托着手工的纺织,目前成立的很多官办,民营的棉纺织企业,只是纺纱,没有织布这一项,织布需要的技术工人数量较多,哪怕是经过了科学的设计,减少了不少的主观方面的东西,织布依然是一个技术活。

在棉纺织计划之中,,最开始,从南方,从中国纺织业最集中的地方,招募了差不多500个织布女工,这些女工们,在之前的一两个月时间之中,不过是勉强的熟悉了织布这个技术,剩下的,还在实验机器上面,逐步的实现织布,减少难度的织布,不是对此一点都不了解的女工们能够胜任的,不得已之下,只好从已经有了基础的人员之中,挑选出来比较有天赋,再加强训练,可惜时间太短了,到现在挑选出来的1500人,勉强能够在别人的指点下织布,可是之不效率,距离熟手,最少差了三倍以上。

本来,棉纺织厂之中,织布机的数量,就要比纺纱机的数量要大,可没有工人,纺纱和织布,在这个时刻,不平衡了起来,纺纱的织布率,只有不到10,剩下的棉纱,都堆积了起来,越来越多,高效的纺纱机的效率,在这里,却成为了制约整体生产的累赘,越来越多的棉纱,或者直接零售,卖给农民,让他们用来制作土布,要么就要卖到其他地方去了,堆积起来,只会堆满仓库。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纺纱织布,都是一体完成的,包头不是传统的织布地区,也有零星的织布的存在,但是这样的数量太少了,不太适合的销售出去。

看起来挣钱棉纺织厂,甚至还没有开始销售,就出现了大量积压,这才是刚刚试生产,纺纱工人招募的难度,远比织布工人容易许多,即便到江浙一带,棉纺织非常发达的地方,也未必能够找到这么多的织布工人,一个抉择,就出现在了杨元钊的面前。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八章 纺织厂的问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