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烧麦,也不能多食,所以这对小兄弟常常背着大人偷偷互换点心。

早饭吃到一半,田高升就看到喜哥儿玉哥儿又偷偷摸摸交换点心,不由暗暗摇摇头。这两个小家伙还以为自己每次都成功的背着大人了,熟不知父母早都发现了,所以他家的汤包烧麦比外面的一直小一半,这两个小家伙还以为这样的才是正宗的。

早饭后,田青云和黄二郎就带着人乘船离开了,黄家住在离双河镇不远的乐平,江南河湖众多,乘船比坐车要省一半的时间。

田高升和父亲交谈几句,就由着田秀才带着两个孩子去东院读书,田秀才虽然只是个老童生,但读了一辈子的书,给孙子启蒙还是够的。

田高升先督促下人将昨天晚上剩下的事做完,又去查看礼单,好对以后需要还礼的地方心理有数。田高升在书房整理账册时,突然听到外面来顺的声音,原来昨天在正房守门的小丫鬟小菊有事禀告。

田高升坐在书桌后面,脸色微沉,刚才是田青云吩咐小菊告诉田高升昨天许氏在田家讽刺杜老太太,又起哄抱满娘出来看的事情。田青云本想直接跟田高升说,但昨天太晚,今天又不好当着黄二郎的面说。

事情虽然不大,但林秀才夫妇不是第一针对田杜两家了。

田高升和林秀才原是同窗,当年杜三娘的父亲杜洪生十岁才开始读书,十五岁考上童生,不到二十岁就成了秀才,不过他家境贫寒,刚考上秀才不久父母就去世了,杜洪生要守孝六年,不能科举,可此时他已经娶妻,还有了两个儿子,为了糊口就在家开了个启蒙班,田高升和林秀才就在这里读了两年书。

读书前田高升就被那童生父亲教过两本蒙学书,而林秀才家虽然不算穷,但家中并无人识字,所以林秀才人虽不笨,读书进度却比不上田高升。

若是这样还罢了,偏偏田高升从小就是个霸道性子,颇为顽劣,林秀才又是个心比针眼还小的人,两人从蒙学见面就不对付,田家虽然算是大户人家,却并没有欺男霸女的作风,田高升人虽顽劣,但生性大方,蒙学其他孩童都听他的,所以十次有九次是林秀才吃亏。

不过两人真正结怨却是因为三娘。

当初田高升不愿继续读书而出去闯荡,二十好几的人还没成家,和他同岁的姐姐都嫁给黄二郎有了两个儿子,这可急坏了他老娘陈桂花。

最后陈桂花在田高升回家过年时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好不容易逼的儿子同意成婚,又找了当年张快嘴张媒婆的徒弟如今有名的陈媒婆来给儿子找媳妇。

陈媒婆问田高升:“少爷想要个什么样的媳妇,喜欢胖的还是瘦的,模样喜欢什么样的,读书识字的,还是针线女工好的,少爷,太太说说要求,不是我陈媒婆吹,这整个双河镇就没我不知道的姑娘”

而正是姻缘凑巧,风筝牵线,被母亲逼婚的田高升在河边散步时捡到了一个断了线的蝴蝶风筝,因此见到了带着丫鬟去找风筝的杜三娘。

田高升见到一身青色素绒绣花袄,只戴一只雕金玉兰玉钗,素面朝天,皮肤如雪两腮微微泛红的姑娘朝他走来时,只看着她就不由呆立在河边,杜三娘的丫鬟小萍问他要风筝也没听到,田高升还了风筝后就偷偷跟着杜三娘回家,才知道她是启蒙先生的女儿。他认清姑娘家门后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母亲他要娶杜先生的女儿。

而此时杜先生已经中了举人,林秀才在苦读十年后也终于中了秀才,他不愿娶个农家女子,所以在听闻启蒙先生杜举人家中有一女年方二八,才貌双全后,便动了心思求娶。

杜三娘又抱着哄了一会,才小心的将她放回她的小床,拿起旁边用柔软的丝棉小帕子仔细的给女儿擦擦脸,又对两个儿子笑道“过来看妹妹吧。”

喜哥儿趴在摇床的栏杆上,正好可以看到妹妹,玉哥儿要比他哥哥矮了半头,着急踮脚向里看,小萍从旁边搬来一个脚踏放下,玉哥儿踩上去后冲萍姑姑甜甜一笑,又转头看妹妹,满娘哭过一场后被娘哄过又马上入睡了。她胖嘟嘟的小脸白里透红,粉嫩粉嫩的。

两个小兄弟小心翼翼的伸手摸摸妹妹的脸蛋,还是又滑又嫩,喜哥伸手握了握妹妹的小手,只觉得又小又软。

两个孩子其实对妹妹这个概念有些懵懵懂懂,但见她这样小这样软的躺在小床上睡觉,就觉得心里软软的,心里流淌着他们自己也不懂的温情。

杜三娘见有小萍照料两个儿子,又小声吩咐他们别把满娘招惹哭了,才带着张妈妈出了厢房。

三娘对张妈妈道:“天越来越热,该给他们做几件单衣了。”

张妈妈笑着问道:“少爷们今年还是做棉的吗,不如也做几件绸的,凉快也体面。”

三娘想了想道:“玉哥儿还是小了些,夏天本就穿的单薄,用绸缎做单衣凉快是凉快了,可一出汗就容易着凉。”

又道:“这样也不好单给喜哥儿做,我记得前两个月王太太和华彩堂的潘太太来看我时,说要华彩堂要进一批夏布,光滑细致不下丝绸,我们回头去镇上看看,挑几匹好的给家里人做夏衣也好。”

张妈妈笑道:“没想到潘家这样有本事,我还记得也就从前老爷带了几匹雷州葛布回来,说是葛布,那手感真是不比上等的绸缎差,咱们镇上从前几间铺子可从没有过货”

三娘笑道:“不是雷州那边的,听潘太太说是苎麻布,江宁织


状态提示:76.做客--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