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骗我?”他跑出十里地,只遇到这一行人似乎是要举府回乡的。

张屠夫:……

年轻的骑士不自觉地嘀咕起来,“奇怪,正午出城的车马本就少,如今入目所及处只有你们这队人有马、有车、有随从,怎么可能不是?难道我要去城门口等人不成?”

马车里,静静地听外边动静的青舒抿唇而笑。没想到,看似凶神恶煞、又沉默寡言的张屠夫,居然爱耍老实人。

年轻的骑士一脸纠结地让坐骑停下,看着青舒所坐的马车越过他,看着满载物品的马车、牛车越过他,再看着挑担子、背背篓的人越过他。突然,他啊地一声,指着独臂的蔡铁牛,“你们就是古府的,可恶,居然敢骗我。前边赶车的,你给我停下。”说着,催马去追最前头赶车的张屠夫,嘴里还嚷嚷着,“可恶,只注意着脸上带疤的,倒是忽略了独臂的。”显然,在他出发前有人告诉了他这两样特征,让他好认人。

张屠夫仍然保持着他的天字一号表情,就是没有表情,理都不理在耳边叫嚣的年轻人。

年轻骑士又喊了句可恶,一脸懊恼地催马越过他们,赶着去给前方等待的人送信儿。

张屠夫见他气急败坏地飞驰而去,咧嘴一笑,嘀咕了一句“傻小子”。

小娟贴近青舒的耳朵,声音压的低低的,“小姐,张大真坏。”张屠夫没有正经的名字,大家有叫他张大的,也有叫他张屠夫的。

青舒不置可否的笑笑,“数完了,一共多少?”

小娟盖上匣子,扳着指头嘀嘀咕咕的,最后抬头回道:“九十八吊钱,和,和八十六个铜板。”

青舒曲起手指敲她的头一记,“不对,重数。”

小娟一脸懊恼地抓抓头上的双丫髻,“小姐,是奴婢串错了,还是串好的数差了?”

青舒也不为难她,“串好的数差了,重来。”她心里明白,小娟是听外边的动静,分了心,才数错的。

又数了两遍,这两遍的数相同,小娟这才敢报数,“一百吊钱,七吊钱,八十六个铜板。”经过青舒有意培训,只会数从一到十的小娟,现在能从一数到一百了,但一百以上她还是不会。因此,她习惯于数到一百,再另开头从一数起来。一百零七吊钱,自然就被她分开说成了这样。

一队人前行十里地,终于和一早城门开启时便出城的人汇合。

古青阳早早地站在路边等了,张屠夫刚靠边停好马车,古青阳便叫着姐姐跑上来。

青舒一边踩着马凳下来,一边笑道:“慢点,别摔了。”

青舒脚一落地,青阳便扑上来抱住她的手臂,“姐姐,你好慢。”

青舒揉他的头,“遇到讨厌的人,耽误了出发的时间。害小阳担心,姐姐道歉。”

苏妈妈上前来,“小姐,您可下到了。再不到,少爷都要掉头回去接您了。”

听了这话,青舒笑眯了眼,“夫人还好吧?”

苏妈妈笑呵呵的,“夫人不时看看沿路风景,面有喜色,很是精神。”

青舒笑笑,“那就好。”

坐在马背上的周伯彦,停在不远处,看着青舒姐弟脸上的笑容,收回视线,淡淡地下令,“出发。”

长长的、载满货物的二十几辆马车,随着他一声令下,车夫的吆喝声起,马车前行,继续赶路。

听闻动静,青舒望了过去,面带疑色,“那是?”

青阳却挥着小手喊,“彦哥哥,我们会赶上去的。”

马背上的周伯彦回头,挥了一下手,马上转过身去。

青舒的脸上一僵,“小阳,你刚才说什么?什么叫我们会赶上去?”

青阳一脸喜色地答:“姐姐,好巧,彦哥哥可以陪我们走一半的路哦。”

这个答案,轰得青舒一脸呆滞。

蔡铁牛等人跟着青舒后出发,顶着正午的太阳行了二十来里路,又饿又渴,需要休整。这些事,倒不用青舒操心,许三娘、许五娘、小鱼及另两个妇人一起,正给张屠夫他们发烙饼。马车上有出发前装满水的水袋,谁渴谁可以取下来喝水。

吴榔头和李大郎站在五六步开外,行了礼,吴榔头说:“小姐,小的有东西交给小姐。”

青舒拉着青阳的手,“嗯。”

吴榔头将捧在手里的一个小匣子往前一递,小娟上前接了。

李大郎跟着递出一把钥匙,小娟也接了。

吴榔头说道:“大庄子的事情很顺利,佃户都见过了新管家,没人闹事。匣子里是大庄子上近两个月卖菜、卖新麦子得的银钱,还有账本。”

这下盘缠更充足了,青舒很是开心,“做的好。管家过两日才能赶上来,管家到前,你多费些心,担起责任来。”

吴榔头应声,和李大郎退下了。

大家休息过了,稍作调整,再次出发。

古叶氏带着苏妈妈和丁家妹乘坐一辆车,车夫是李大郎,不变。

青阳拉了青舒过去坐一辆,带上小娟和小鱼。车夫是张屠夫,他旁边坐了古元宝。

许三娘带着小丫、许五娘带着麦子,转去坐了青舒出城时乘坐的马车。因为空间够,还让坐板车的老人、妇人及孩子六个人也坐了进去。挤是挤点,但总比晒太阳强。车夫是蔡铁牛,他旁边坐了吴小山。

这么一来,板车上有了空位,吴榔头便将徒步行走的壮丁们分成几组,让他们轮番坐到板车上,歇歇脚。

夕阳西下,他们到达了离京后的第一个县城。县城不


状态提示:No.61离京--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