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世家再醮记>第一百八十五章 风雨之前
女医院,便是专门为女子、女童进行义诊的医馆;义诊所,则是专门为男子与男童进行诊治的医馆。两者对富贵者收取诊费,对贫穷人家进行义诊,并定期向达官贵族豪商募捐钱财以维持日常营生。当然,还须建立女医学,专门培育女医。师傅是现成的,青光观那些医术高深的女冠或者庵堂的佛医皆可担任。至于学徒,只能暂时先从奴婢中选些资质上佳的,往后可从贫穷农家中领养,或者将那些无人照管的流浪儿都养作医学徒等。

念头很多,需要做的事更多,须得一步一步来。最为关键的,便是获得长孙皇后的支持,以便往后将此事变成大唐贵女们能够积极投入的大善事。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热情高涨极了。长孙皇后与真定长公主在殿外听了片刻,相视一笑。此事不禁有利于自身康健,也造福于平民百姓,功德无量,又何乐而不为呢?听得晚辈们说起这些充满希望的事,她们仿佛也可暂时忘记那些逼近的阴影。或许,有了这些欢笑之声,便是再浓重的阴影,最终也会安然离去罢。

在离开立政殿前,王玫见到了前来问安的晋王孺子武氏与杨氏。杨氏是一位爽朗的少女,一双眼眸笑起来时显得明媚极了,让人看着便心生欢喜。武氏则与先前所见略有几分不同。来到宫中之后,她仿佛收敛了许多。昔日那些矛盾冲突极其强烈的品质,如今都蛰伏起来。不见刚烈,只余些许妩媚;不见肆意张扬,只余冷静隐忍。只是,她的一颦一笑仍是真切得令人觉得十分特别。

据王玫所知,这位武二娘很得晋王宠爱,却也远不到宠妾灭妻的程度。或许她在晋王面前,与在晋王妃、长孙皇后面前完全不同罢。当看到她安静地立在杜氏身后时,王玫心中忽而升腾起来一种格外奇妙的感觉。尤其当长孙皇后、杜氏与武二娘一同出现,曾经的历史潮流带给她的冲击,几乎令她再一次怀疑自己确实是“庄公梦蝶,蝶梦庄公”。

一代贤后长孙氏,已经不再红颜薄命。或许除了生了两个兄弟阋墙的熊孩子之外,她的人生已经没有留下任何遗憾。横空出世的杜氏取代王氏成为皇后,与晋王李治琴瑟相和,又不曾过分打压武氏,或许不会落得王皇后那般成为人彘骨醉的下场。而女皇陛下究竟还能不能再出现,也许只能交给时间了。或许她只会是宠妃,或许她将取杜氏而代之,或许她母凭子贵还有另外的机缘,谁又知道呢?

真定长公主的仪仗驶出宫门,路过东宫前的时候,也许是王玫的错觉,总觉得格外多了几分紧张之感。她只飞快地瞥了一眼,便放下了窗上的竹帘。真定长公主斜倚在凭几上,眉间带着些疲惫。侍婢正在替她揉肩捏颈,她的神情也逐渐放松下来。

“叔母看着似是有些累了,家去后早些歇息才好。年节里连着这么些天都忙着,也很该静养一段时日了。”王玫道,将温热的牛乳端给她。

真定长公主饮了牛乳:“昨夜之事刚过去,便是想静养,恐怕这心里也静不下来。”她眯起眼,瞥了瞥正襟危坐的侄媳妇:“子竟事后可曾与你说些什么?瞧你这模样,也不像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王玫摇了摇首:“他只说,此事恐怕是一出将计就计。崔泌还借着芙娘施了连环计,一招不成,或许还有些后着。而儿如今觉着,这一回引起的波澜,可能并没有想象当中那般汹涌。”魏征这位爱臣之死,将圣人满腔的怒火冲淡了,转而陷入了悲伤。他若是不坚持追究罪魁祸首,也许此事并不会引发太子一派与魏王一派的针锋相对。当然,她并不知道太子一派对刺客之事还有什么后手,但多半也很难成功。冷静下来的圣人很少做出错误的决定——便是错了,也还有长孙皇后、房玄龄、长孙无忌在呢。

而令她好奇的是,魏征临终前给圣人写了半个折子,里头到底会说些什么。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或许“人之将死,其勇也难得”,他会道出群臣们都不敢说的某些话?譬如,关于圣人教子的问题?又譬如,关于东宫之位的问题?

当然,她不敢问真定长公主,真定长公主甚至长孙皇后也未必知道真相。

真定长公主轻轻闭上眼,沉吟道:“你所言确实有些道理。虽说对魏相未免有些不敬,但他这个时候……也罢,今日来不及了,明天再去吊唁也不迟。”

回到崔府之后,天色已经晚了。王玫又给郑夫人问了安,与她说了说宫中的事,这才回到点睛堂。崔渊、崔简父子俩已经在正房里等着她了,她换了衣衫,便问:“阿实,今日去了郑国公府,觉得如何?”

崔简按了按胸口,低声道:“看着魏公家眷痛哭,孩儿也觉得很难受。”他年幼失恃,那时候并不能理解失去阿娘的痛苦。当年纪长到能够理解之后,又觉得茫然若失,仿佛缺了什么。因他记忆里没有得到阿娘的关爱,所以失去之后才没有彻心彻骨的痛楚。直到他今天望见魏家那几个少年郎的神情,才在刹那间有些理解了——失去怙恃意味着什么。而他既觉得庆幸,又有些恐慌。庆幸于如今怙恃双得,恐慌于在很久之后或许会失去他们。

王玫揉了揉他的小脑袋,将他搂进怀里:“我自宫中得知,圣人将晋阳公主许给了魏叔玉。不知那魏叔玉年纪几何?品性又如何?他作为长兄,若撑不起偌大的国公府,也配不得晋阳公主这般品貌出众的人物。”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五章 风雨之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