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玄幻奇幻>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第247章 外科圣手华佗

李白将“本草药王”李时珍的技能和相关信息窃取到手之后,不再跟他纠缠,而是踏着闪现疾风步,瞬间出现在“外科圣手”华佗的跟前。

在王者大陆重生的华佗,用两把银光闪闪的手术刀,既可以当作匕首使用,又可以当作飞刀使用。

他的身法飘忽如鬼魅,来无影去无踪,走的是刺客路线,攻击速度和移动速度都超快。

李白用金光罩护体,左手施展寒冰吸星掌,右手施展火焰旋风击,既与华佗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让对方离开自己的攻击范围,趁机用神识天赋窃取对方的技能和相关信息。

根据华夏历史的记载,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年时他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

又仿虎、鹿、熊、猿、鸟等qín_shòu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共有两次出场。

当关云长在襄阳之战,为魏军毒箭所伤时,华佗不请自来,在观察了关羽的伤口后,他说:毒已至骨,需用刀刮骨。

关羽回答:任汝医治。

于是,华佗开始在血流盈盆中挖肉刮骨,悉悉有声,旁边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掩面失色;而关羽却是神态自若,虽然汗流如注,却依然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谈笑奕棋至华佗手术完毕。

华佗也果真是手到病除。

为此,关羽很高兴地送给了华佗百两黄金的“大红包”,华佗却坚决不收,于是留下了“华佗手术不收礼”的千古美谈。

如果说上一次出场,颇有几分“浪漫”,那么华佗的另一次出场,却显得有几分“悲壮”,因为这次他丢了自己的性命。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华佗呢?

《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可谓深入人心。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

据说,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

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

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以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有人说,华佗原本是“士人”,入仕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从医仅是“业余爱好”。

在华夏古代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

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

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三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名医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

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有学者认为,入仕做官是华佗的人生目标,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是,该书还记载,沛国相陈珪荐举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辟他做官,他都不去。

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华佗才气大,颇为自负,认为陈珪、黄琬荐举的官职都不大,不肯为之。二是当时他已经迷恋上医学,不愿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

有人说,走上从医道路后,华佗深以为耻,经常后悔,时刻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该书的《方技传》中写道,“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以后的心态。

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也越来越多。

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气的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

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再度降临。

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

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

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


状态提示:第247章 外科圣手华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