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官员提拔渠道变得畅通,那么改革驿路,不过是手到擒来----以六科言官控制地方巡抚、三司官员;以内阁控制六科,这样来保证诸项改革条例的实施,实在是个很聪明的主意。

然而。张谔的欢喜还未来得及行诸于色,便听青岚说道:“差不多也就到此为止了,我们不可以再有大举的改革----至少半年之内我们不应该再有什么动作了;否则陛下也不会允许。”

“为什么?!”张谔诧然,“官吏考核制度已经颁布实施,目前看起来效果良好。难道青大学士还有什么顾虑么?”

青岚目光一黯,又向远处的巷陌望了望,叹道:“是啊。是有顾虑。张大人。大赵积危,还承受不起这样的大刀阔斧----这也是陛下所虑啊!”这场改革,其实是应该在端木兴即位之初便立即着手地。然而喜欢稳扎稳打的端木兴却隐忍了这么长时间,不是不想去做,是怕朝廷动荡,是要先站稳脚跟!作为陪伴端木兴一起成长的她来说,又怎么会看不明白端木兴的顾虑呢?所以回到新京,她在发展自己的势力之余,并没有过多地插手到“改革弊政”这件事情当中去----只希望自己地势力发展强大了,将来便可庇护武青;至于大赵的改革。她相信端木兴自有主意。

不过,她的立场还是动摇了,因为谢聆春莫名其妙地“帮助”。谢聆春希望她选择和武青“私奔”地方式来挽救武青生命,改变历史;但这却不是她所愿。当时谢聆春几乎成功了;她相信作为血衣卫都指挥使的他对于皇帝陛下的影响力,也没有低估过端木兴地多疑和对江山的执着。一度她觉得几乎被他逼到绝路了,然而她还是做出了决定:要扭转乾坤。想要对抗谢聆春的安排,想要留在皇帝陛下身边。只有一条路:就是让端木兴知道她很有用。

她知道。皇帝陛下绝对是一个肯为了江山社稷牺牲一切的人,包括感情。谢聆春游说端木兴放她走。想必就是利用这一点;而她,要利用的,也是这一点:只要她对于大赵是有用之身,那么端木兴便无论如何也会留她在朝中。所以她那时候大肆联络朝中官员,宣扬自己的实力;甚至给张谔递上“反贪规划”,提前掀起大赵改革狂潮……一点一滴,她都在证明:她很有用;她能急端木兴之所急,想端木兴之所想,揣摩圣意,明知进退……虽然这都是做个“权奸”的基本素质,但事实证明,这很有效。

现在端木兴待她的态度,便是典型地“惜才”模式了。

张谔长长叹了一口气,沉默下去。

小船离御舟越来越远,游荡着飘近一座石桥,桥上并未禁行,可以清楚地看到那边酒楼妓院嬉笑欢歌的场面,绛纱笼烛,车马争门,更有青岚方才心仪的飞星灯飘来荡去,好一片祥糜气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不知怎地,那张谔忽然冒出这样一句来,随即惊觉,然而无法补救,只是满面尴尬。

“张大人果然也是性情中人。”青岚回首瞄了他一眼,并没有装听不见。“青岚倒是觉得,这样的热闹场面,还是多些好。”

“哦?”青岚这样说,张谔却觉得无法苟同了,“那日在王阁老寿宴上,青大学士奏《秦王破阵乐》,还以为青大学士是同道中人----”

“青岚最喜欢热闹。”她打断他的话,“喜欢看百姓一个个兴高采烈快快乐乐地生活。国仇家恨离他们本来就很远;富国强兵也不是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青岚一向觉得,若说他们有什么需要为国家付出的,便是各尽其责,种田地多些收成,经商地翻些利润----实打实地把国力强壮起来,才是根本。”

短暂地静默之后,张谔摇头,“你说的有些道理……但这些人,是在玩乐。”

“玩乐也是富国一个途径啊!没有人玩乐,那些灯笼,那些车马,那些昂贵地奢侈品,卖给谁去?”青岚唇角勾起,带些促狭神情,仿佛是在狡辩般,“我看改革的下一步就应该是改变重农轻商的观念,赚钱是好事啊,若是大赵能有更多的钱,我们就可以买更多的火炮,研制更多的武器,到时候收复华夏,便更为容易。”

张谔惊诧地注视青岚,那张因为美貌而常常被人误认女子的脸庞上此刻如此英姿勃发,墨黑的眸子灿烂如星,“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大赵的商人能把生意做到海外去,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要是怕海上风险我们可以帮他们造船、派军队护送……多赚些西洋人的钱回来,富强我们大赵……如果,我能有时间去做……”

其实青岚和吏部尚书张谔的小船之旅并没有持续太久,然而张谔却觉得时光仿佛跨过了一条长长的鸿沟,跳跃着不知道究竟流逝了多少。青岚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象是一柄锐利的短剑,撩开天地间的混沌,刺破了阴阴沉沉的未来。

如果说那次青岚送来的“反贪规划”让他有了些惊喜,这么长时间的合作让他有了些惊艳,那么青岚现在的话,带给他的,则是感动吧?细细打量了几眼面前的少年,张谔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不由竟然产生了一种荒谬的念头:如果这个人不是青缙的儿子,如果这个人不是以“佞幸”闻名……不过若非如此,这个人也断断不可能这么年轻就攀爬上权力的顶峰了……

青岚歪着身子依靠在船舷上。中午圣寿宴上她就多喝了几杯,方才的“长公主选婿宴”,她的身份算是比较高,


状态提示:119喜欢热闹--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