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武颖还有些小激动,毕竟她性子内向,家里一母同胞的只有姐妹,打从生下来起就没见识过诗会。

她俩的大丫鬟都被留在了高家候着。

诗会,多么大高上的词语!

东阳倒是抽空和兕子说了一句:“看来那个武元华深得你心啊。”

兕子笑得神秘兮兮:“对啊,不止如此。”

东阳再想问,兕子却是摆出了一副“保密”的样子。东阳猜不到,便没在意这么个琐碎的小事,倒是兕子身边的许尚仪对武元华还有些印象,对早年陛下和皇后娘娘抽查晋王殿下功课时候发生的事情也是记忆深刻,倒是心下一跳:不会是那样子吧?

小书房里,高履行和李治对弈五局,李治一败一平三胜。倒是让高履行吃惊不已:晋王殿下好厉害的棋艺!

等到第五局结束,李治却不再继续了而是侧了侧脸:“阿保。”贴身伺候的阿保就叫人端来了温水给李治洗手。

正洗手呢,东阳公主派人来说要出发去醉人间参加诗会了。

高履行也是休沐,听说公主要出门去,自然是要陪着去。

…………………………

醉人间诗会每月都办,有名的文人会收到请柬,没收到的可以花个茶水钱进去——自然茶水钱不便宜就是了。

长安城里,人多,文人多,有钱人多。醉人间每月的诗会倒是打出一点小名气了。

今日诗会的会长接到消息说魏王殿下也会来,很是激动。魏王殿下在读书人中素来有好名声,他奉旨编书,手下就有一大批的清客都是读书人。

是以在读书人眼里,扒上了魏王殿下的门槛,也许就能被赏识了。

不过魏王殿下说要以一般学子的身份来,诗会的会长也就按捺着激动的心,给魏王置办了请柬——不然还让殿下掏钱进来?那不是胡闹嘛!

总之前面的就不加赘述了,诗会的会长知道这一行人身份显贵,给安排了清净的位子——醉人间是半开放式的格局,用屏风隔着桌子,既看不真切,但是又能隐约听到隔壁的声响。

魏王夫妻并东阳公主和驸马一桌,兕子、李治和武颜、武颖、高妙言坐在了另一桌。

倒是有几分把李治当作孩子哄的意思了。

也算是武颜运气好,魏王李泰爱端架子,又爱惜好不容易在学子里攒的名声,所以于女色方面颇为自持,不然武颜相貌出众,倒是说不得要生出什么是非。

今日武家两姐妹跟在兕子和妙言身后,也没引起李泰的注意。中胖子一门心思扑在诗会上。

武颜和李治三年里倒是隔三差五就见一面——小包子给武颜送好吃的肉食,所以两人这回见面,倒是像地/下/党接头似的,相互换了一个眼神。

…………………………

所谓诗会,自然不是干巴巴地吟诗而已。

古人找乐子的方式有很多,因为醉人间一向自诩风雅,所以魏王才能允诺带着女眷来。没什么莺莺燕燕,毕竟还是有双陆、藏钩、弹棋等等,在诗会正式开始之前,醉人间已经是一片热闹了。

武颖哪里见识过这些,即便是武颜也四处打量,看得津津有味。

不多时,来人都就坐了,诗会的会长一脸喜气地宣布正式开始。

这也是蛮有趣的,会长先说了:“今日诸位共聚一堂,为的是以文会友,本月魁首可得魏王殿下捐赠的文房四宝一套。另外,凡有佳作,皆会收录进本月的诗刊里,印成书册,陈列于醉人间雅间,以供来人欣赏。”

文房四宝是雅物,又是魏王殿下捐赠的,在场的也不乏稍稍精明一点的人,就知道今日魏王本人估摸也在场。

而自己的诗能被更多人看到,也是文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整个诗会的气氛一下子就上去了。

比试的过程没什么花哨的东西,先是出一个应景的题目,大家作诗一首,收上去之后,由诗会的十余位德高望重有学问的人评出尚可的那部分。

再是由诗会的会长随机抽取事先写好的词,围绕词,文人们赋诗一首。当然,先前第一阶段被刷下去的人要是不服气,也可参与第二轮。但是第二轮的作品都会悬挂在醉人间大堂里,供人品评,以投绢花的方式,得到绢花最多的前三位,每人出一题目,三人连作三首,由评审和与会者一起推举出本月诗会的魁首。

当然,整个诗会的中途还穿插着醉人间的乐曲、舞曲、百戏、杂耍等表演。

凭着请柬和花钱进来的,桌子上都有清茶,但是想要别的瓜果吃食,就要掏钱买了,价格不菲。

这么算来,醉人间果然会做生意。

每张桌子上都搁了笔墨纸砚,据说是哪家笔墨铺子免费提供的。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那家笔墨铺子的老板是傻了,花冤枉钱。等到后来发现,文人们都爱去那里购置用具,才知道这哪里是傻,分明是抢占了先机!

武颜、武颖和兕子听得高妙言解说得津津有味,这一桌子的人,只有高妙言是总仗着家人疼宠往外跑,坊间什么消息不说是,也是“五六十晓生”哩!

初赛开始,因为这个时节适合赏荷,果然都不需要猜,应景儿的题目就是“荷”。

在座的都跃跃欲试,皇子/公主/驸马这两桌也不例外。

就连武颖都有些意动。

武颜虽然有一颗文艺小青年的心,但是第一,不愿意在魏王面前出风头;第二,不想剽窃古人的诗词,就准备围观而已。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