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致我亲爱的姜先生>1.我与你的初相识

亲爱的姜先生:

你从来不知道我喜欢你,但是你却是我四年来唯一喜欢过的。

——wendy

陈小姐大学毕业的时候,学校专门在布告栏上划出了一块地方,在旁边放上了便利贴和彩笔,让大家在上面写些祝福寄语什么的。而这就是陈小姐在毕业的时候偷偷贴在学校布告栏上的毕业寄语。

如无意外,姜先生应该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再在陈小姐生活中出现的人,他唯一可能出现的地方便是陈小姐的记忆里,可即便是这个地方,也很久没有他的痕迹了。

如果不是qq群里某个无良的同学贴出了那张照片,一张记载着毕业前她们在学校公告栏写下寄语的照片,她想他依然只是存在于自己记忆里的某个角落里,然后随着时间渐渐地变为一抹影子,最后被淡忘。

托那位同学的福,陈小姐写的寄语被翻了出来。原本的字迹早已模糊,加上时间久远,连陈小姐自己都快记不起上面写的是什么了。可惜那位拍摄的同学记忆好的惊人,虽然事隔多年却依然清楚的记得上面写的每一个字。

姜先生毫无疑问地被调笑了一番,关于谁是wendy的话题在同学群里讨论了好几天。而陈小姐则暗自庆幸,因为胆小,用了那个谁也不知道的英文名字。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之后的几天里内心却无法平定下来。

锋利的刀刃如果没有血槽,刺进肌肉里,再想想要□□,根本拔不出来,因为肌肉会收缩,紧紧的吸住刀刃。

原来回忆也是这样的。

原来那张纸条还是有人看见了,难为自己故意放在大家都走得差不多的时候才贴上去的,陈小姐看着qq群里的照片想到。

其实她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没想让谁知道。其实她只是想让自己四年的喜欢有一个结果,根本不想让它影响任何人的生活。其实她只是想给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划上一个句号,让这四年的暗恋有个结局。

虽然纸条只有31个字,陈小姐却足足用心写了四年。

记得初遇姜先生的时候,他给陈小姐的印象并不很好。北方人的粗枝大叶,让见惯了南方男生俊秀文气的她很不适应。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姜先生在她看来好像一只大黑熊一样笨头笨脑,虽然好奇,但还是敬而远之。

其实两个人并不是一个班的,但因为是一个系的,所以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一起上课。不过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两个人最后的关系很可能只是定义在不太熟的同学上面。

但是如果上天打定主意让两个人相遇的话,那么它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将两个人绑在一起,或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或者是第一百个相亲对象,或者是西湖边上的一场雨,又或者简单一点,让两个人一起上很难的课。

是的,一切的转机出现在一门很难的课上,社会心理学课。

大学的时候有些类别的专业分是必须修满的。国家本着让大学生心理能够健康发展的原则,规定必须在心理学方面修够两个学分。而陈小姐所在的大学开了三门心理学课程,其中社会心理学两分,另外两个一分。很显然如果只上一门课就能搞到两个学分的话,自然要轻松很多。但是更明显的是,社会心理学这门课并不好修,因为讲这门课的吕老师是位奇葩。

凡上课不带书者挂;凡三次点到未到者挂;凡上课交头接耳者挂;凡定期收笔记而笔记不全者挂;凡上课玩手机者挂;凡活动课不上者挂;凡课上看闲书者挂;凡...

在吕老师的挂科原则下,社会心理学俨然成为了学校出勤率最高的课。不过吕老师本身也是个有两把刷子的人,课上夹叙夹议,案例与理论相结合,本身也是治学严谨,同学们对她的评价也还尚可,虽然人比较奇葩,但是位好老师。

不过尚可归尚可,众多同学还是宁愿选择另外两门一分课,所以真的敢于面对社会心理学的勇士只是少部分。

而姜先生和陈小姐恰恰成为了勇士。

本来陈小姐是陪着寝室的姐妹一起来的,但是事到临头寝室的姐妹因为恋爱的关系,宁愿选择挂科也要和自己的新男友双宿双飞,反正下学期还可以重修,最后陈小姐只得在姐妹的道歉声中,孤孤零零的自己来。而姜先生更倒霉一些,他们大学选课是在开学的时候,姜先生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没能及时地赶回来,所以是委托同寝的兄弟帮忙选的。而好兄弟可能压根不知道吕老太太的厉害,还是本着能坑就坑,不坑白不坑的原则,反正是狠狠地坑了姜先生一把,毅然帮他选了这门很有意义的社会心理学。

于是本不太熟悉的两个人很有缘分的坐在了一个教室里。

实话说吕老师的课还是挺有意思的,老太太不光会讲一些理论知识,同时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刻领会知识还会穿插一些活动课,所以一开始便让同学们组成两人或者三人的互助小组,方便以后切身体验社会心理学,活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活动心得和体会,算是平时成绩。

于是本不太熟悉的两个人因为还算认识结成了互助小组。

而陈小姐也第一次有机会偷偷打量姜先生。不得不承认刚开学的时候用大黑熊形容姜先生好像不恰当。许是因为帝都水土养人,姜先生比刚开学的时候白了不少,虽然称不上白皙,但是跟黝黑起码是挂不上边了。他应该是个火力比较旺的人,脸上还有痘痘留下的疤痕,不过总的来说影


状态提示:1.我与你的初相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