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363章 束手无策
可是每天总要跑去袁世凯的病榻前请示,而不顾袁世凯那越来越虚弱的身体,说到底,他徐世昌现只不过是袁世凯的传声筒而已,根本拿不出自己的主见,或许他这是藏拙,但可能的原因是,他束手无策。

“诸位,迁都一事关系重大,非到万不得以不取此策,这种危局之中,若再失去列强支持,北洋只怕是一夜垮台,树倒猢狲散了。”

民国代理大总统徐世昌总算是打破了沉默,以极为低沉的语气给了众人一个底线。

“刚才我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电话里商议过迁都的事情,朱尔典先生认为,目前的形势之下,如果中枢失去了北京城,那么,外交上将造成被动局面,因此,不宜迁都南方,何况,南方局势也不稳定,杭州方向的南军部队也调兵遣将,东南大战也有一触即发之势。英国公使认为,目前稳妥的办法莫过于寻求和解,以必要之让步争取与联合阵线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见徐世昌仍想议和,段祺瑞压住心头的火气,沉声问道:“现联合阵线步步为营,前锋部队距离京津不过几日路程,现即使北洋想和,可是他们肯么?请问大总统,如果联合阵线要求将此次开战祸首交给他们处理,我们中枢政府是交还是不交呢?他们若指袁大总统为开战祸首,那么,徐大总统交是不交呢?”

段祺瑞这话说得可不怎么客气,而且话题也过于敏感,与座众人都有切身利益联系,因此,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徐世昌。

徐世昌叹了口气,说道:“芝泉,事已至此,中枢还有其它道路可走么?何况,何人是开战祸首?何人应该被作为战犯惩处?联合阵线也没有指名道姓。这就是对方的高明之处,留下余地,用以转圜,不将人逼到绝路,这也可说明,联合阵线不是不想议和,而是他们觉得现得到的好处太少,光是一个国会,还满足不了那位赵委员长的胃口。”

“大总统的意思是,到时候随便找个替罪羊?那么,你看我们之中,何人合适呢?”

段祺瑞的话引起众人的不安,这话简直就是质问徐世昌了,现袁世凯还没咽气,这段祺瑞就敢顶撞徐世昌,如果袁世凯死去,那还不知道他段祺瑞会怎么看待这位东海徐帅呢。

徐世昌一时愕然,心中是凄凉,但竟找不到什么反驳的话来,正尴尬时,却见坐一侧的张孝准站了起来。

“时局纷乱,南北干戈不休,只能给列强以可乘之机,对此,张某亦与徐大总统一样忧虑。当年张某曾加入过同盟会,与宋钝初略有交情,现他仍北京,张某愿去与他一晤,看看能否转圜。”

张孝准的话让段祺瑞很不以为然。

“闰农,你还是别白费心思了,现联合阵线里是由赵北说了算,宋教仁不过是给他抬轿的人,宋教仁的话现可不管用。”段祺瑞摇着头说道。

“死马当活马医,也是未尝不可。闰农,你就去吧,顺便告诉宋钝初,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昨天对我说过,如果中国内战持续下去的话,日本和俄国很可能东三省搞些小动作,眼看着内忧要引起外患,联合阵线可不能做国家的罪人,现应该是南北携手,共济时艰的时候,联合阵线还是见好就收吧,这个国家可乱不起了。”

徐世昌话里透出的意思让所有人都是心惊。

“这是英国公使亲口说的?”张孝准一愣。

“本来,我是不想说的,不过现,还是告诉你们吧。前段日子,东三省的旗人颇为活跃,扛着‘关外八旗’的旗号上蹿下跳,招降纳叛,各处走私军火,蒙古的王公也是蠢蠢欲动,这背后都有日本人的影子,即使不用英国公使提醒,我也知道这东三省现不太平,说不好什么时候就乱成了一锅粥,若是承平时候,这些跳梁小丑不过是肌肤之癣,可是现,这帮人就是心腹大患,他们本身没什么出息,可是这背后的日本人却不是善类。”

徐世昌的话让张孝准握了握拳头,说道:“请徐大总统放心,若是宋钝初无能为力,我就再去找赵振华,将这国际大势给他讲明,让他适时收手。”

“眼看中枢权力近眼前,那赵北肯就此罢休么?”段祺瑞冷哼。

“既是革命党人,胸中必有国家利益,区区中枢权力又算得了什么?若是一心争权夺利,又算得上什么革命党人?”

张孝准苦涩一笑,向徐世昌道别,头也不回的走出了会议室。

“他走了,谁来指挥部队?”段祺瑞向座的北洋将领们苦笑。

“芝泉,有些事情大家心里明白就行了。北洋,始终还是北洋,就算是北洋里的元老,也未必能让北洋听话,何况一个外人?这守备司令部的事情,还是你一手操办吧。”

徐世昌叹了几句,心中感慨万千,这几天接任民国临时大总统,这大总统的风光没有领略到,可是这大总统的烦恼却已让他有些撑不住了,一方面是袁世凯的重托,一方面是局势的持续恶化,再加上底下这帮各自打着小算盘的部下,他是步履维艰啊。

这个总统,还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当好的,袁世凯做得已经是很不错了。

徐世昌这话里有话,座众人多半都听明白了,向段祺瑞望去,却见他脸色阴沉,显然也听明白了徐世昌的真正意思。

现的北洋,确实已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再不团结起来,那就只有散伙了。


状态提示:第363章 束手无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