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382章 别无选择
利益至上,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朱尔典能够长期担任驻华公使一职的主要原因,他确实是个合格的外交官,变脸比翻书都快,看到袁世凯众叛亲离了,立即就抛弃了这个官场上的老朋友,而与袁世凯的政敌结成了盟友。

“如果袁项城没有中风瘫痪的话,英国人肯定会逼他下野的,对不对?”唐绍仪问道。

“我说过了,现没有什么‘如果’、‘假如’,现咱们只能往前头看,看看能不能给咱们北洋找一条活路,走出现的困境。现,咱们对事不对人,袁项城既然倒了,咱们就应该团结起来,给徐相国撑腰。”盛宣怀摇头,推开车门,与唐绍仪走进英国公使馆。

一名使馆的工作人员就等门口,显然已得到了朱尔典的命令,唐绍仪和盛宣怀一到,他就直接将两人领到了会议室。

朱尔典已等会议室里,而且屋里已坐满了人,大半都是北洋官场上的人物,与唐绍仪、盛宣怀一样,座众人多半都是北洋里的“文派”,正是组织起“倒袁派”的主要力量。

“唐先生,很高兴您也加入这个团体,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像诸位这样理智的话,或许贵国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混乱局面,那么北洋也不会被联合阵线逼到悬崖边上了。”

朱尔典的话似乎将唐绍仪归类进了“倒袁派”里,这使唐绍仪很是不安。

“公使先生,您或许已经知道了南京发生的炮击事件,现外务部和总统府正等着我去回话,对于您的邀请我非常荣幸,不过现,我还必须赶去外务部处理公务,并继续就南北和谈问题与联合阵线方面进行磋商。现北洋形势危殆,我不能袖手旁观啊。”

唐绍仪的话也表明,他不想搀和到这个密谋中去,无论对方想干什么,他都想置身事外。

“少川,你误会了,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就是维持北洋团体利益的事情。现北洋军一盘散沙,狼上狗不上,指望他们那帮武夫,还不如咱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自己想想办法呢。”

盛宣怀的话让唐绍仪加无所适从了,只得坐下,与众人聊了几句之后,这才明白过来他们想干什么。

这帮北洋“文派”之所以会英国驻华公使馆碰头会面,是因为他们准备成立一个政党,为北洋集团的某些政客准备一条政治上的退路。

换句话说,他们打算来个“金蝉脱壳”。

现,从南京传来北洋军向居民区开炮的消息,一旦消息传播开去,只会使“北洋”这两个字变得加臭不可闻,所以,这帮北洋中人改头换面的心情加迫切了。

不过他们也明白,就靠他们一帮“文派”,根本就不是武夫的对手,所以,他们必须寻找一个靠山,于是,他们与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英国公使的极力支持。

面对着一团乱麻的中国局势,现的英国政府也有些方寸大乱,眼看着北洋军是烂泥扶不上墙,一时之间也找不到比北洋合适的代理人,虽然也明白“文不与武斗”的道理,可是英国公使朱尔典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无论如何先组织起一个政治上的反对派集团,一旦联合阵线真的掌握了中枢权力,至少也可以用他们捣捣乱,或许他们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但是英国政府却可以利用他们制造干涉这个国家内政的借口。

让唐绍仪感到意外的是,就连现的北洋当家人徐世昌也对这个“金蝉脱壳”的计划非常感兴趣,此次会议,徐世昌也派来了一名代表与会,那人名叫王赓,字一堂,号揖唐,曾做过清廷兵部主事,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的时候,他东三省督署任军事参议,是徐世昌的心腹,徐世昌接任民国代理大总统后,便将此人调到了总统府,做了总统秘书,徐世昌对此人非常信任,呼其人时不叫名而叫号“揖唐”,由此即可看出此人徐世昌心中的地位。

实际上,此次会议也是由这个王揖唐主持的,就连盛宣怀也甘心做陪衬,显然,盛宣怀对唐绍仪说的那句话是真心话,现,这帮“倒袁派”北洋中人已经开始全力以赴的支持徐世昌了,徐世昌派来的代表自然也就是此次会议的首脑人物。

不过组建的政治团体还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南北停战议和,不然的话,等联合阵线打到北京,这帮政客们也就不用操心这“金蝉脱壳”的行动了,还是打点行装准备跑路吧,毕竟,他们个个腰缠万贯,都是那位赵总司令眼里的“肥猪”,当初他既然敢拉盛宣怀的肥猪,那么自然也有胆量去拉其他的北洋“肥猪”。

所以,这帮人看来,无论如何也必须与以宋教仁为首的南方议和代表团达成一致意见,也正是这个原因,盛宣怀才特意六国饭店门外等候唐绍仪,并将他邀请过来,参加此次会议。

对于众人的“看重”,唐绍仪有些诚惶诚恐,作为一个曾经加入过同盟会的人,唐绍仪北洋集团里的角色有些尴尬,虽然此举是取得过袁世凯谅解的,但是对于北洋中人来说,唐绍仪此举有背叛北洋之嫌,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他以礼相待,那个“干殿下”段芝贵就曾数次会议上让他下不来台。

“鄙人一定快与联合阵线方面达成妥协。不过这还需要徐大总统的正式授权,联合阵线的条件太过苛刻,他们想利用此次和谈控制国会和内阁,一旦同意了他们的这个条件,中枢就被架空了。”

唐绍仪的实话实说让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片刻,英国公使朱尔典也


状态提示:第382章 别无选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