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825章 机遇与危机
煌成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没有政府的统一规划和设计,现我们恐怕不会广州这里看到这么多的现代化工厂,或许,这里多会出现一些作坊式的小企业,而且只能依附于外国资本,不能掌握定价权。当然,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也可能导致经济的僵化,这是需要仔细权衡的。”

莫理循一本正经的分析了一番,这让那位美国领事马文有些不耐烦。

“定价权?如果不是欧洲的战争,中国人能拿到定价权?莫理循先生,我知道你对中国人有很强烈的好感,但是这种好感好不要误导你的判断,欧洲处于战争之中,从螺丝钉到蒸汽机,各种物资都处于短缺状态,这种卖方市场下,只要拥有工厂,就拥有定价权,这种欧洲交战国甚至连人力都严重匮乏的状态下,中国人如果不能掌握工业品定价权的话,那么他们就一定不适合工业时代的生存。”

“可是你也必须承认,事实就是如此,中国人成功的主导了某些工业制成品的定价权,比如说油漆刷、消炎药、自行车、收音机,有些商品,中国人依靠技术优势将价格抬起来,赚取惊人利润,比如收音机,而有些商品,中国人则依靠廉价的人力资源将价格压下去,与其它国家包括美国进行竞争,比如说自行车,无论价格是高是低,至少,中国商人取得了部分商品的定价权。”

“别提那些中国的奸商了,他们极其讨厌,我广州担任总领事不过一年时间,美国商品本地的销售额就下降了差不多一半,如果不是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的话,或许美国商人又会向国务卿抱怨外交官们没有到职责了。相信我,莫理循先生,只要欧洲战争一结束,当欧洲市场对中国工厂关闭大门的时候,这个国家肯定会出现经济上的萧条。”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也一直强调危机与机遇并存,这本来就是一个既有希望也有危机的时代,就看中国人怎么应对这个时代了。”

就两个洋人为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而争执的时候,一辆美国福特轿车喷着黑烟驶到了马文面前,车门上打着徽记,正是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汽车,等轿车停下,那名司机下了车,走到马文跟前,看了眼站一边的莫理循。

“领事先生,对不起,我来晚了,路上堵车,今天本地的一家航空公司将珠江上进行一次型客机的飞行表演,城里的许多人都跑去看热闹了,交通非常拥挤。”司机将他迟到的原因告诉了马文,这引起了马文和莫理循的兴趣。

“是那种全金属结构的水上客机么?我听说中国人制造了好几架这样的全金属远程客机,据说可以装载二十人。”莫理循询问那名司机。

“是的,先生。”司机点了点头。

“领事先生,不如我们也一起去看看。”莫理循向马文建议道。

“既然莫理循先生这么感兴趣,我们就一起去码头看看吧。不过车里坐不下这么多人,我只能让我的随员们另外叫车回领事馆了,幸好现的广州也与上海、武汉一样出现了出租汽车公司,而且可以电话叫车。”

马文同意了莫理循的建议,两人乘上这辆美国领事馆的福特轿车向白鹅潭码头赶去,但是一路之上交通拥挤,等他们赶到码头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而那架传闻中的全金属结构的远程客机已经起飞了,所以,他们并没有看见飞机起飞时的盛况,只能等飞机返航了。

虽然不能目睹飞机起飞时的盛况,不过作为一名嗅觉灵敏的记者,莫理循其实前段时间就关注过那种由武汉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大型远程全金属结构的民用飞机,根据他得到的资料,那种全金属结构的飞机似乎是由中国技术人员自行研制的,而为此目的,中国的工商部专门西南地区建立了两座大型电解铝工厂,并为其配套修建了一系列小型水电站,为工厂提供电力,正是那两座电解铝工厂为飞机厂提供了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硬铝合金。

欧洲军事强国仍然用木头、帆布制造战斗机的时代,中国人却已开始用铝合金制造飞机了,显然,中国人对航空工业的重视远远超出其它国家大胆的猜测。

根据中国飞机制造工业的一贯表现,莫理循坚持认为,这种全金属结构的民用飞机绝对不是中国人研制的第一种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或许,这种民用飞机试飞之前,类似的全金属结构军用飞机早已列装空军部队了吧。

鉴于那架试飞的客机将半个小时之后返航,而现又到了午饭时间,莫理循和马文决定利用等待飞机返航的工夫到茶楼里去坐坐,体验一下中国传统式的休闲方式,顺便吃些中国式的点心。

出乎莫理循的意料,茶楼上,他碰见了一位熟人,正是当年他轮船上认识的那位为“远东和平委员会”服务的中国陆军军官蒋翊武,当年,他是少校,但是现,这位中**官已是上校军衔。


状态提示:第825章 机遇与危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