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青鸾>24.第 24 章
主身在宫中,荣华富贵自是享用不尽,但看的出她不是真正的快乐。偶然的机会下,贫僧得知郡主她钟情于王爷您,可碍于你们彼此的身份不能相守。所以才希望能成全她的心愿,让你们双宿双栖。但老衲想知道王爷是否对郡主也是一往情深?是否愿意为了她,甘冒天下之大不韪!”

“你我都该清楚,你所说的事在行进中稍有差池,就会粉身碎骨,坠入万劫不复之地!”朱棣言明个中厉害。

“今日能在此与王爷开诚布公地交谈也就确认了您对郡主的真心。当然,追随王爷,老衲也是存有一点私心在里头。道衍已年过五旬,空有一身本事却苦无施展之处,若是余生能追随王爷这样的明主,学以致用,那么此生便也无憾了。”

朱棣见他向自己坦诚了这么多,心中的防备渐渐放下,笑着道:“没想到大师也是位至情至性之人,还有如此雄心抱负,这是否算作六根不净呢?”

道衍哈哈一笑,不答反问:“既在尘世中又岂能真正做到六根清净?”

二人既已统一了阵线,朱棣便将心中疑虑向他请教:“大师应该知道,我父皇早就在朝廷建立初期册立了皇长兄朱标为太子,大师要如何助小王上到高位呢?”

道衍微笑着回道:“自古以来,选择储君无非立嫡、立长、立贤。王爷与其他诸位皇子皆非马皇后所出,那么在嫡你们都是平等的。至于是立长还是立贤,当年唐高祖立自己的长子建成为太子,但最后唐太宗李世民取而代之,开创了贞观之治名留青史。”

“可当年李建成荒淫无道才使得李世民有机会发动兵变趁虚而入。太子待我素来亲厚,若要我行大逆不道之事取而代之,小王是断断不会做的。而且,郡主也肯定不愿见到我们手足相残。”

“阿弥陀佛,王爷放心,贫僧不是来离间你们兄弟骨肉亲情的。更何况这也背离了道衍想要报答郡主的初心。”

“既然如此,现如今我朝太子克己本分,为人处世小心谨慎,不曾有大的过失,这么多年来朝廷的老臣们也都对他很是拥护。大师觉得小王还有机会?”

道衍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道:“太子仁柔敦厚,在太平盛世里或许能成为一位明君。可现如今我大明边界仍是战事频繁,北元残余势力尚未消灭殆尽,连年征战又使得国库空虚,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各地亦是常有叛军造反。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大明朝,光靠仁治是不行的,国家还是需要一位能平定四方、令万众臣服的君王。老衲听说,皇上与太子之间意见相左的情况,如今时常在朝堂上体现出来。更何况,太子他似乎因为多年随侍在皇上身边、操劳政事,忧思费神,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近年来又逢亲人相继离世,对他打击颇大,似乎已没了当年的壮志凌云……”

朱棣沉思有顷,继续道:“就算如此,在小王之前还有秦、晋二位皇兄。还有那些老臣,父皇向来厌恶结党营私,故而小王与他们也是相交甚微,根基尚浅。”

道衍平静道:“王爷无需多虑这些,您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此话何解?还请大师指点,小王愿闻其详!”朱棣谦恭道。

“秦王、晋王分守西安与太原,王爷您镇守北平,你们各自为阵,各显神通。王爷可以北平为据点,发展自己的势力,稳固北方疆土,尤其要将游窜在关外的北元蒙古部落降服。元朝虽已覆灭,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为防止其死灰复燃,王爷必须要彻底征服他们。且只有收服了他们,才能令您在朝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至于朝廷中的老臣……”

见道衍忽然停顿,朱棣连忙追问:“怎样?”

道衍捏着胡须,颇有深意地看着他,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个道理,在当年汉高祖打下江山后就显示得淋漓尽致了。当朝洪武皇帝又岂能容忍他人功高震主?自胡惟庸案发后,王爷难道没有发现,皇上已在向身边那些朝廷股肱下手了吗?”

经他一点拨,朱棣豁然开朗,连连点头附和。

“所以王爷不必太在意那些老臣们是否支持你,相反,可能还要与他们保持些距离,以免皇上以为皇子与朝臣勾结、结党营私,对你有所防范。依老衲之见,王爷应该多与一些青年才俊结识,一来彰显王爷您平易近人,二来为自己以后寻找将才辅佐,打下基础。”

听完道衍一席话,朱棣肃然起身,向着他深深一揖,恭敬道:“今日大师对小王所言就好比当年诸葛孔明与刘玄德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令小王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多谢大师提点!”

道衍见他行如此大礼,便起身将他扶起,仍是淡然微笑的神情,回道:“王爷不必多礼,能为您驱驰也是贫僧的荣幸。”

朱棣紧紧握住道衍的手,郑重说道:“本王定不负大师的一片情义。我这就去向父皇请旨,让他将大师指于我一同回北平。”

道衍笑着点头应允。


状态提示:24.第 24 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