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明朝锦医卫>26章 报捷

旁边的恭顺侯吴瑾故意挑动说:“这一定是王府。”

天顺帝说:“不是吧!”吴瑾又进一步说:“如果不是王府,哪一个人敢斗胆僭越制度到这种样子?”

一个贴身内侍领会吴瑾的用意,点明说:“启奏皇上,这是忠国公石亨的府邸。”

天顺帝点头沉思。

之后第二年,天顺帝听从群臣密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命锦衣卫逮捕了石亨及其党羽,抄了他们的家,在搜出御用袍服、大量军器和密信等物之后,按照谋叛律,将石亨等人判了斩刑——石亨这座宅邸成了他由盛转衰,并最终丧命的转折所在,一向被京城中人视为凶宅,唯恐避之不及。

而让这座宅邸更加惹眼的是:到正德即位,这小子完全不礼天不信命,鄙视风水舆地之说,便随便把石大人胡同的巨宅赐给了刘瑾。

而随着刘瑾权势的日益无可遏制,这所宅子自然又变成了仅次于皇宫之外的惹眼所在,甚至在某些人眼中,这所宅子所代表的权势,甚至盖过了那不远处的紫禁城,一时之间,文武大臣们早参晚谒,轿马如流,冠盖云集,俨然军机重地。

这里便逐渐被人称为“内相府”。

……

酉时三刻,夜沉如水。

然而幽深静谧的巷子中,却传来了一阵沸腾喧哗之声。

从那长长的,似乎一眼望不到边的石大人胡同看出去,胡同外突然行来一支仪仗队伍,各种旗牌、各种华盖、加上鸣锣开道、护卫洒扫,三五十人的队伍中簇拥着一顶十六抬大轿,径直来到刘府门前。

若是初来京城之人,看到这番景象,大概不以为是皇帝出巡,也以为是哪位王公大臣经过。

然而老北京人看到了,则一定会偷偷的,用别人都听不到的声音叹上一句:“这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

轿子一到,刘府的中门便大开相迎。

而轿中下来一人,内着官服,外披狐裘大氅,神情严峻。

只看他的面貌,倒是让人觉得有些清隽威严,只是人近中年,却面白无须,让人觉得别扭。

没错,来人正是如今权势熏天,人称“立皇帝”的刘瑾。

刘瑾并不看家中众仆从的请安,而径直进入内宅,刚卸装坐下,贴身小太监刘炳进来送上名帖并禀告:“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请求面见公公。”

“这么晚了,改天吧!”刘瑾眼睛都懒得睁开,挥了挥手说。

石文义孝敬的百两银票还在刘炳的袖中,他又如何不卖力气,仗着刘瑾的宠爱,他继续上前一步说道:“人家已经在门房里候了两个多时辰,听说是有关倭寇的事情哩。”

“小兔崽子,又收了门包了吧?”刘瑾睁开了一只眼,斜蔑了刘炳一眼。

那刘炳却并不害怕,只是嬉皮笑脸的说:“奴才可怎么敢收锦衣卫指挥使大人的门包,这不是怕公公您不见姓石的,冷了他的心,也不利于公公您不是?”

“行了行了,救你会说,行吧,让他进来吧。”刘瑾又闭上了眼睛,挥了挥手说。

“是!”刘炳躬身,倒退着出了房门。

不一会儿,一身飞鱼服的石文义便大步进入房间,趋前两步,要行叩拜礼。

这石文义毕竟是锦衣卫指挥使,刘瑾也不愿太折了他的面子,睁眼虚虚一扶,道:“行了,都是自己人,也就不必多礼了,今天来找咱家究竟何事?”

“谢公公,卑职此来是向公公您禀报,卑职属下的天津卫锦衣卫指挥使司副千户乔龙协同河间府守备刘全,领1000精兵,前日大破进犯倭寇,斩首50,并剿从匪 人,这是下面呈上来的军报,还请公公您过目。”石文义老早便投了刘瑾门下,如今也算刘瑾府上老人了,说话间也少了许多客套。

“哦?!斩了50个倭寇?这倒是近年来有数的大捷啊!哼哼……”刘瑾接过石文义呈上来的军报,不以为然地冷笑了两声。

要知道,在弘治十八年五月时候,太监苗逵监督军务,保国公朱晖为征虏将军、总兵官,统领大军数十万,在宣府与蒙古人展开激战。

在连番大战之后,十几万大军却仅斩获了对方八十余首级,而苗、朱却虚报大捷,上报有功将士应受奖赏的竟达二万余人。

像这样荒谬绝伦之事,早已成为朝野笑料,可刘瑾为了笼络军中,还是颁发中旨给这二万多人各予升官重赏。

自然,刘瑾以为这石文义又是为了讨赏而来。

“公公,除此之外,乔龙还从那张茂匪巢中抄出了很多军械、弓弩,不似一般匪徒,似有所图,另外还抄出了不少信件……其中竟有涉及安化王及京畿一带众多王孙贵胄……”石文义再向前一步,小声对刘瑾说。

“哦?!快拿来与咱家看看!”刘瑾这时才睁开了双眼,坐直了身子。

石文义从怀中掏出了一摞纸张,呈与刘瑾。

刘瑾皱着眉头将这一摞书信都草草看完,然后放在身边的桌子上,将手轻轻地放在其上,“此事还有谁人得知?”

“卑职属下乔龙在抄到了这些信件之后,便只身来到京城,交予我手,并无第三人见到。”石文义赶紧回答。

“好……这件事不要让其他人知道。另外,请功的事情,你就看着办好了,方方面面都要打点到。马上就要过年了,圣上孩子脾气,如果听到大捷的消息,想必也会更加开心一些。对了,此战还有何缴获没有?咱家好呈给圣上观瞧观瞧,为你


状态提示:26章 报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