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帝胄>第九十三章 分营
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周世宗柴荣的一场立威之战,稳定帝位的目的占很大一部分。

所以,不管是刘凌还是柴荣,都必须争取下一场战争的胜利。柴荣必须挽回玉州之败的颓势,一鼓作气,打败刘凌的平南军,就算不能吞并北汉对于帝位来说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而刘凌则是不能败,败则必亡。

手下将领都在大帐之中,刘凌端着在帅位上,扫视了众人一眼。在他的身后,头戴六品官帽,穿着白色锦袍的聂氏兄弟站在那里,依然是黑巾遮面。按照品级,将领们依次分两边落座。

紧挨着刘凌的坐着的,依次是忠义候王半斤,虎亭侯刘茂,三江候程义厚,在下面依次是各营指挥使。在最下面,列席的是原本不够资历参加这次会议的都虞候杨业,千夫长冯伏波,还有被刘凌带来跟着吃了不少苦,看见杀人场面吐的稀里哗啦的刑部侍郎裴浩。

理论上刑部侍郎裴浩这个人虽然官居三品,也算得上是朝廷大员。只是跟大帐中这群军老爷们比起来就相差不少了。五代时期天下混乱,重武轻文,武将的官职品级比之于文官来说要高不少。

一个千夫长,就是从四品的级别。偏将就是三品。这大帐里略微比裴浩级别低一点的就是千夫长冯伏波,还有都虞候杨业。裴浩是正三品,理论上各营的指挥使都是正二品,所以杜义麾下的都虞候只比裴浩低一点点,是从三品。屋子里十一个指挥使,就是十一个正二品的朝廷大员。

五代时期品级稍微显得有些混乱,若是到了明清时候,正二品的官员那可是相当的高等了。清朝的那些个封疆大吏,比如两广总督,两江总督之类的一方豪强,都是正二品的品级。除了直隶总督和皇帝加封之外,基本上封疆大吏都是二品。

他们的权利就远比大帐里这些各营的指挥使要大的多了,手握一省甚至两省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说他们是土皇帝一点也不为过。

而现在大帐中的这些指挥使,平日里最多维护一州的安危,虽然军权在握,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手遮天。除非做到像安恒这样的抚远军七营兵马指挥使,或者是建雄军九营兵马指挥使何坤,才算是真的独霸一方。

相比于安恒来说,何坤这个人要聪明的多。刘凌派赵二花三郎到建雄军调兵,何坤不但没有设置一点的阻拦,并且亲自挑选精锐,配置器械,带足粮草,办的滴水不漏尽心尽力。他这样做十分的聪明,一来表示出对北汉的忠心,二来能给忠亲王刘凌留下很好的印象。一举两得。

安恒就蠢了,空有一番壮志而多疑成性举棋不定。做事前怕狼后怕虎,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众将落座之后,刘凌清了清嗓子说道:“如今三路大军齐聚,兵精粮足,驱逐蛮夷收复坛州全都仰仗各位将军了。”

众人都抱拳说道:“唯王爷马首是瞻。”

刘凌点了点头说道:“现在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亲自领兵,正在坛州集结败兵。根据探子来报,周军玉州一战溃败的兵马已经尽数收拢在坛州,不下十五万之众。玉州一战,周军虽然大败,但是并没有伤及根本,本王相信周世宗柴荣也是断然不会甘于失败退兵的。现在周军占据坛州养精蓄锐,不日或许就又会有一场恶战。”

他站起来说道:“玉州虽小,却是我大汉南北相通的咽喉要道。全赖杜义将军誓死守护才得以保存,本王替陛下谢过将军。”

说完,刘凌深深的给杜义鞠了一躬。

杜义慌忙离座扶着刘凌道:“王爷千万不可,这不是要折煞了末将。身为臣子,领兵守护一方,力保玉州不失乃是末将的本分。”

刘凌道:“虽如此,但将军的忠勇让人钦佩。”

他坐回椅子上说道:“本王这次南下,掌管六州军马,有临机专断之权。杜义将军临危不惧,力保玉州十余日,为我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本王已经奏请陛下lùn_gōng行赏,将军杜义战功彪炳,加封世袭国威候。将军昭先,将军孙胜功不可没,加封世袭镇南伯,世袭忠勇伯,旨意日后就会下来的。”

三个人起身离座跪倒在地道:“谢陛下隆恩,谢忠亲王栽培。”

爵位不同品级,代表着皇家信任。拥有爵位,就代表着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封地。在自己的封地之内,拥有爵位的人说的话就相当于圣旨。唐朝时期的爵位分为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基本上一直沿用后世。五代时期的国家基本上都沿用唐制,到宋朝时略作了修改。爵位,又分成世袭和不世袭两种。世袭爵位的意思就是后世子孙只要不犯什么大错,理论上能一直由长子或者上一位爵位拥有者指定的人继承下去。

不世袭的爵位,是终身制。也就是说爵位拥有者本人,在有生之年享受爵位带来的一切好处,但是只要他死了,这爵位也就没有了,不会传给自己的后人。

世袭的爵位,在唐朝略微的多一些。到了宋朝的时候越发的少了,大部分的爵位都是终身制的。

到了明朝的时候爵位的封赏就有了很大的变动,皇帝的嫡长子立为太子,其他皇子满十岁后就可立为亲王,有自己的封地,封地称国,二十岁可以主掌自己的藩国事宜。之下是郡王,郡王长子为振国将军,诸子为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长子继承爵位,其他诸子为奉国将军。明朝的时候,只有公


状态提示:第九十三章 分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