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混在大唐>第 11 部分阅读

方学说,清心馆都可以采其j华,去其糟粕,为我清心馆所用。无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yin阳家、甚至佛学,都可为我清心馆所用。”

武清描绘出了一个巨大的蓝图,而后也不理会李奉孝的惊讶的表情,继续说道:“我清心馆不仅仅只关注以上学问,更要关注百姓之生活,吾谓之‘民生’,故而清心馆要注重于农耕之发展,水利之发展,交通之发展,商贸之发展,医药之发展,以及其他杂学之发展等等。有了这些,我清心馆才算是包罗万象,尽收天下奇人异士,为皇上治国作出可行之道。才能使我大唐长盛不衰。”

李奉孝被武清说得热血沸腾,一张英俊的脸上涨的通红,这样一个伟大的构想,一旦实现,那将是光耀千古的伟业,而他也将参与其中,李奉孝说道:“学生一生将追随老师左右,为老师之宏愿而奋斗。”

ri本人也很高兴,只是他现在还为要不要回ri本而纠结中。

武清喝了口茶,差点没吐出来,这些奴仆,不知道他的口味,竟然放了香料,忍住恶心感觉,便说道:“往后的道路很长,我相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我还有你们。我所写《三侠五义》可让你等仔细阅读抄写,顺便我传授你等说书之道。”

李奉孝和ri本人相视一笑,眼中露出了惊喜,二人都是来学习说书之道的,本以为要经过艰苦卓绝的考验后才能得偿所愿,没想到,竟然如此快就可以学习了。

武清心中一笑,就知道你们是来学习我的本事的,不过说书人多了,这娱乐文化不就丰富起来呢?自己这评书鼻祖,是不是又要加上一个头衔,伟大的评书家?

“你们可别高兴太早了,我虽然允许你们说《三侠五义》,但你们也得学会创作,只有自己创作无数的作品,才能使我清心馆走上壮大之路。不然,或许用不了几年,便要关门歇业了。”

“学生谨遵教诲。”

第四十七章 忽闻敏之犯错

给两个学生讲述了下“小说”这种新的文学体之后,已经天se渐黑。这冬天的白天就是短,无奈之下,武清只好离开了清心馆,这两个学生倒是可以住在清心馆的学舍里,只需要缴纳些银子。

武清在关坊门之前,便已经回到了平康坊。好在已经开始习武,身体状况良好,也不觉得疲累。给荣国夫人杨氏和武大娘请了安,便回到了梧桐院。

武清不知道的是就在下午,武大娘被封为晋国夫人。

梧桐院,顾名思义,这一座院落里有将近十棵梧桐树,而且都非常粗壮,至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此时夜幕笼罩下的梧桐树光秃秃的的,没有丝毫生气。书房中灯光依然明亮,武清奇怪,这个时候是该吃饭的时候了,怎么书房中会有人?

武清悄悄地推门而入,一个颇有些紧张的声音传来,问道:“是谁?”

武清一看,竟然是公主太平,原来在伏案读书,此刻却有些紧张地望着门口。

武清走近问道:“公主,您怎么在下官的书房中呢?”

“噗嗤!”

太平公主在昏黄的灯光下,笑脸如花,说道:“表哥,你可真会开玩笑,还下官呢。”

武清一愣,暗骂自己糊涂,看来自己内心深处对皇家是颇为敬畏啊,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于是轻咳一声,正了正衣衫,说道:“太平表妹,你怎么在我的书房中呢?”

太平笑道:“我本来是找你玩儿的,谁知道你去了光宅坊。我只好看看你这里有什么好玩的了,找来找去,就这还对我胃口。”

武清拿起卷轴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三侠五义》第五十八回“五鼠闹东都”。这小妮子,果然有眼光啊,当下笑道:“嗯,我自认为这一回是我写得很不错的一篇。”

太平显然还沉静在“五鼠闹东都”的故事情节中,但似乎想起了什么,于是便说道:“表哥,我忘记跟你说了,父皇已经下旨让国子学、太学、弘文馆、四门学抄录《三侠五义》,以备生徒们阅览。”

武清心中震惊,这不是把自己放在了跟那些文学大师同一个高度了吗?难道这是武后的主意?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如今有了两个学生,就不怕不来第三个,第四个......

其实太平公主来找武清,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武后已经告诉太平公主,她将在成年后便要许配给武清。太平虽然不懂得情事,可婚配嫁娶还是明白的,今ri来主要还是观察下自己的未来夫婿的,心中总体来说目前还算满意。如此,太平公主便告辞了。

此时,荣国夫人身旁的侍女晴枝也来请武清赴宴。

武清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封了官,那荣国夫人杨氏摆的酒宴。这个酒宴还真得去,就是不知道武敏之在不在。

到了饭堂,看到荣国夫人在武大娘的陪伴下听着丝竹,观看着舞蹈。武清知道这里在座的大多都是武氏家族旁支的女眷,而武后同父异母的兄弟嫂子们全家都被武后给流放了。当然在座的还有杨氏的娘家杨氏家族的女眷。看到武清来了,荣国夫人一挥手,那些乐姬们退了下去。

荣国夫人笑道:“孙儿快来,今ri专门为你准备了好吃的,你可得多吃些。”

武清谢过,便和太平分坐左右,自有侍女端上吃食。武清很喜欢大唐的这种分食就餐的风俗。最大的好处就是干净,谁得了流行感冒了,也不会轻易被传染,更不要说非


状态提示:第 11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