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混在大唐>第 53 部分阅读

至殿门,转身宣读诏书,百官和百姓跪伏在地。

“天皇诏曰。朕即位三十有四年,未使率土含生......而朕之绵系,兆自玄元,望百官体会道家之旨,俱崇简质,咸与维新。凭大道而开元,共普天而更始,改元弘道,大赦天下......”

百官和百姓叩首谢恩。

此时天后听闻,赶紧来到乾元殿,命人把李治抬回贞观殿,李治问左右太监,说道:“民庶喜否?”

侍者答道:“百姓蒙赦,无不感悦。”

天皇李治听完,长叹一声,说道:“苍生虽喜,我命危笃。”

天后听到此话,不禁泣道:“阿郎切莫多想,休养几日便能复原。”

太平公主也是留着眼泪,一个劲儿劝慰天皇。

李治笑道:“天地神祇若能延朕一两月性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憾!”

太平公主泣道:“阿爹别说了,明日阿爹身体好了,便可回京师了。”

武清和百官并没有回去,而是在皇城官舍中等候消息,在他们脸上布满了愁容。每一个官员的脸上都写满了沉重,很多官员都明白,天皇恐怕早到了尽头。

不多时高公公传来圣谕,“册授武清为金紫光禄大夫,迁徐州刺史,罢左羽林卫大将军,免吏部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见谕即刻赴任。钦此!”

瞬间,武清额头涔涔冷汗直冒,谢恩之后,在百官的惊异的眼神中,他赶紧脱去官服,回到府中,命人准备车马,只带了玉漱和姜出尘上了马车,不过半个时辰,便出了定鼎门,向南一路驰去。

先不说武清一路马不停蹄向南驰去,且说贞观殿中天皇。

天皇屏退左右,也让天后和太平公主出去。因为刚发了口谕,太平公主震惊之余,也不禁为武清的性命担忧,若武清没有出城,那他性命危矣。

“阿娘放我出宫好吗?女儿要救驸马!”太平公主哭泣道,拉着天后的手。

武氏皱了皱眉,说道:“你看这宫中侍卫,你出不得,阿娘也出不得,明白吗?驸马若聪明,一定会出城的。”

此时贞观殿中只有太子李显陪同,李显看着病痛折磨的李治,不禁泪流满面,悲声道:“苍天啊,就让儿臣承受父皇的痛苦吧,求您别再折磨父皇了。”

天皇李治忍受着疼痛,说道:“哲儿,扶阿爹起来。”

李显赶紧抱住李治缓缓坐起,李治这才说道:“我已命人传谕武清,封其为徐州刺史,若他连夜出城,往后你可得重用他,封他为王亦无不可,若今夜他没有出城赴任,明日一早,便宣他赐宴,可在饮食中下药鸠死他,千万别埋藏刀斧手,武清武艺高强,寻常人等根本制服不了。你可明白?”

李显赶紧频频点头答应。

李治继续说道:“哎,朕真的是不甘心啊,吐蕃虎视陇右,安西又在吐蕃人手中,东突厥建立后汗国,真朕之罪过啊。你且给朕记住,他日你即位后,得夺回安西四镇,灭东突厥后汗国。你若做不到,他日死后,就别来见我。”

李显赶紧跪倒在地,一个劲儿地哭泣。

李治长叹一声,便吩咐道:“宣侍中裴炎觐见。”

不多时裴炎匆匆来到,如今政事堂也只有裴炎一人官阶最高,是真正的宰相,李治宣他明显有事。

待裴炎行礼后,李治说道:“朕命不久矣,裴爱卿啊,太子即位后,朕可就把这江山和太子托付给你了啊。”

这是要临终托孤啊,这是为官者之无上荣耀,裴炎跪伏在地,而后泪流满面,说道:“陛下之托,臣万死不能报陛下恩情啊。”

李治有些气喘,说道:“太子临政不过三载,若没爱卿辅佐,朕放心不下啊。”

“陛下切莫说了,臣当尽心竭力,辅佐太子。”裴炎泣不成声。

李治这才露出一丝笑容,对李显说道:“往后多听听裴卿的忠言,切不可加罪于他,好吗?”

“孩儿知道了。”

李治说道:“朕累了,你们退下吧,叫天后和太平来。”

是夜,天皇李治驾崩。百官悲恸!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太后令

翌日,裴炎取出大帝遗诏,宣读诏书,太子李显在灵柩前即位,但要等七日后才能由礼部正是受册位为帝。《 et=〃_blnk〃》.l

太平公主翌日一早便回到武府,见武清于昨夜离开,便长出了一口气,而后嘱咐武玉儿一番后,便回到宫中为父皇守丧。

如此便过两日,第三日,裴炎上奏天后,以为嗣君尚未正是受册位皇帝,也未听政,未应发令宣敕,故请宰臣奏议,望宣“天后令”于门下省施行。

天后在贞观殿中看罢奏折,大出了一口气,面露喜色,说道:“婉儿,裴炎真贵人也!”

上官婉儿看到奏折,心中不禁大叹裴炎之愚蠢,精晓《春秋左氏传》和《汉书》的裴炎,不知道依据哪条先例来上了这样的奏疏。太宗皇帝死后,太子李治也是柩前即位,七日后才受册即皇帝位,期间未闻不可发令宣敕。这一刻,上官婉儿看到了一个本是良臣的错误之举和一个权势危重的天后的崛起。

她是听到遗诏的,遗诏上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说明天皇对天后已经有了防备,而且基本上剥夺了天后参与朝政的可能。

如今裴炎恭请“天后令”于门下施行,这不是给了天后机会吗?

太子没有正式受册,天皇还未发丧,这意味着什么?上官婉儿不寒而栗。

于是


状态提示:第 53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