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混在大唐>第 8 部分阅读

着看着场中,一动不动。

武清大奇,伸手一探鼻息,已然停止了呼吸,第一次离死人这么近,也第一次看到有人尽然如此安然死去。

武清大呼一声,赶紧跪倒匍匐在李绩身前,悲声道:“师父,师父去了!”

瞬间,大堂内所有人跪伏在地,哭声一片。李敬业跪爬到李绩身前,大声呼喊着“爷爷”。李弼这个弟弟则是比较冷静,他长叹一声,自此之后,李家将不复往ri了。

第二ri一早,李府遣人到长安各文武百官府上报丧,李弼亲自进宫在紫宸殿向高宗和武后报丧,高宗听到李绩病逝,差点晕过去,哭泣道:“李爱卿三朝元老,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不想就此去了。”

武后也是很悲伤,毕竟当年争夺皇后之位的时候李绩出了很大的力气,况且对于这个无论在军事还是在朝政上都很厉害的人物,武后是非常欣赏的,于是便劝慰高宗皇帝道:“陛下,切莫悲伤,李爱卿也是寿终正寝啊,我们该为他高兴才是,陛下应该追封李绩和他的子孙啊。”

“对对对,还是皇后你想的周全。裴侍郎(黄门侍郎),追封李绩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其长孙李敬业承袭英国公。发讣告于各州,罢朝七ri,文武百官前往吊唁。”高宗一口气说而来这么多,深吸了一口气,满脸哀愁。至此,太宗皇帝留下的辅政老臣算是彻底没了。

李弼得了高宗皇帝的旨意,便回到李府,和李敬业商量丧事等事宜。

武清虽不是李绩五服之内的亲族,但身为李绩的亲传弟子,也必须以子侄之礼披麻戴孝。对于李绩的突然死去,让他很是伤感,这不仅仅是他不能再请教行军打仗的道理,而是往后生活将举步维艰。他很清楚,往后若自己还在李府,那将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要么被李敬业羞辱一顿后赶出李府,要么就在李府中忍受非人的折磨直至死去,总之是没有好下场的。

李弼看到这个李绩的徒弟,看到武清眼中无尽的伤感,还以为这孩子真的是一个孝子,家兄不亏也。要是他知道武清的悲伤是因为往后的ri子不好过,那他估计能够找快石头直接撞死。

安慰了下武清,叫武清放心在李府住下,武清也点头答应。

随着长安百官和皇亲国戚陆续知道了李绩死去的消息后,便纷纷前来吊唁。

有的送上了一些新鲜的水果,有的则是送上一些布匹,还有的送上了兵器,送兵器的都是军中将校,有来的文人客便赋诗一首,写下来,焚烧在了灵前。

武清在非常沉痛中,也对前来吊唁的这些人祭品之丰富也是叹为观止。最让武清震惊的是,竟然有ri本人前来吊唁,这尼玛太震惊了,三个ri本人虽然身材矮小,但是从礼节上来看,这些ri本人太恭敬了,别人都是上柱香拜一拜,这ri本人则是跪伏于地,双眼含泪,满脸悲戚,都比守灵的李家族人都要悲伤。

一问之下才知道,这几个ri本人是遣唐使河内鲸等人。这个武清可是知道,有大唐一朝,ri本派遣的遣唐使将近二十次,他们漂洋过海,实在是意志坚强,要知道当时的航海技术不是很先进。

李绩灵柩停灵三ri,而后要运往昭陵安葬,给太宗皇帝陪葬。

送葬这一r沉,哀乐戚戚,哭泣之声悲天恸地,各式幡子飘扬似乎在诉说亡人的已逝,各样纸人被奴仆们高高举起,这一切都彰显着亡人曾经的辉煌。

按照礼仪,灵柩从崇仁坊西门出,而后绕过皇城出长安金光门前往昭陵。武清一路跟随,一路看到无数的长安百姓来祭奠,路边焚烧着纸钱。武清感慨万千,一个人死后能有如此多的平民百姓自发祭奠,到底是做了很大的功勋啊。

皇城朱雀门城楼上,武后扶着痛哭流涕地高宗皇帝注视着李绩的灵柩从皇城下经过。

李绩灵柩也在朱雀门前停了停,而后便在高亢凄凉悲情的挽歌中缓缓前进。

“剑镜匣晴踏路程。名镌秋石上,夜月照孤坟......”

秋风瑟瑟,一代英雄人物就此落幕。

第三十四章 人走茶凉

李绩安葬于昭陵后,高宗皇帝下旨仿照汉之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的坟冢,在李绩墓前起yin山、铁山和乌德葛建山,用来表彰李绩曾经击破突厥和薛延陀的功绩。

武清作为亲传弟子也得守孝,不过只需要守孝三月而已,至于李敬业则是要替父守孝三年。守孝期间不能娱乐,不能外放做官,也不能娶妻纳妾,当然更不能行房等等。在这孝道方面,大唐是非常注重的,谁要违反了,自会有人找你,严重者剥夺勋爵,流放边关或是穷乡僻壤之地。

不能做很多事情,但并不意外着什么也不能做。

三ri后,武清一家子在邻芳居院中吃午饭,这几ri都是素斋,虽然嘴中能淡出鸟来,但这也是必须遵守的。

“吱呀”一声,院门开了,武清等人抬头一看,竟然是李敬业,他一身素服,神情却有些j笑着看向武清。

武清心中咯噔一下,该来的还是来了。

一片梧桐叶飘落而下,落在了武清的肩膀上,武清不曾觉察,他站起身拱手道:“武清见过家主。”

“哼哼,小子,我爷爷都已经去了,你怎么不去死呢?好歹我爷爷也**幸你一场,你就这么厚颜无耻地还赖在我家呢?”李敬业脸上那种傲慢无礼的表情,深入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里。

武清深吸


状态提示:第 8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