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正道之人间道>第 1 部分阅读
啊,节柄----吾儿,此中有。。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老人还想再把节柄中藏物疑虑一事说出,但是,剧烈的咳簌已经令他不能再语言,良久,老人咳声渐不再闻,而呼吸也随着咳簌的停止而停止!

一代忠贞不改、丹心照千古的汉代名臣盍然离世,是时公元前60年。

第二章 :寒门布衣存鹄志 战祸未及先遭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一丘山脚下倚树盘坐一布衣少年右手持一书册,抑扬顿挫的吟诵着儒家圣典,十四五岁的年龄却扮着学究气派,沉浸在经典的深意之中,面含陶醉之色,一身洗的泛白的青色布衫、消瘦而黯淡的脸色却显得那么不自然。丘山之下一只黄牛与几只山羊正在悠闲地吃草。

“哈哈哈,云洛,又在读书呢,以后要做大官出人头地啊,不过当心看好你的牛羊,跑了牲口可不得了。”丘山旁边一中年农夫背着一捆山柴路过,打趣地笑着对少年说话。

“知道了,满堂大哥”少年憨厚的一笑,望了望吃草的牛羊,又看起手中的书卷,满堂大哥摇了摇头,边走边自顾自的说“咳,想要出人头地太难了,这可恶的世道,可恶的氏族!”

时下永和十年,晋南朝定都在建邺,偏安东南一隅,晋与北方匈奴、戎、狄等胡族建立的小国冲突不断,战火连连,百姓已难有安居生活,日日在惊慌中流离失所,能得三餐吃食果腹已是幸事。晋朝朝廷颁布的丁男课田制度在施行了一段时间后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稳定社会、与民休养生息的作用,但是随着战火连年不断,晋朝廷朝廷积弱积贫,各地大氏族欺下瞒上不断的欺占百姓良田,在不断失去赖以生存的耕地情况下,特别是偏远西北地区,百姓生存越来越艰难。此地是秦国都城长安边上的一个小县的东郊,县上有没落士族陶氏,掌握着本县的八成以上的良田,以及控制大部分的农商店铺。本县有八成以上的人口却是耕种着微薄贫瘠的半山田和荒碱滩,收入微薄但是却仍然在被迫按丁男课田标准缴纳课税。而县上的府衙长官实被陶氏架空,没有什么实权。

少年姓厉名云洛,其家耕种东丘山脚下半山田三十余亩,每年却被迫按五十亩缴纳课税四十升,丰年时一年新辛苦劳作所剩也勉强仅够一家人生存所需,若遇年头不好有天灾则苦不堪言。云洛与村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为家里放牧饲养几只牛羊,也能少许贴补家用。云洛家有一头牛、六只羊,如今正值初夏,农田作物长势正猛,丘陵坡地遍地青草,牛羊悠闲低头吃草,云洛也偷得清闲将从县城私塾教书先生“醉翁”那里讨来的圣贤书卷带来诵读学习。

“君子起居不求安饱,做事敏捷,谨言慎行,求正道而正是非。如今乱世,战祸连连,秦王刚在长安建立秦国不久,百废待兴,大地主士族霸占着土地,像我等百姓何时能够不求安饱,社会何时能还我们一个太平啊。爹娘均已老迈,却还得为为果腹吃食拼命劳作,我生为男儿却不能为爹娘搏得无忧生活,只能在此放牧牛羊,何时才能有出头之日啊?。。。。。。”云洛边看书卷边思索,不免嗟叹。

夕阳半掩着云霞挂在远山之上,似留恋这一天的风光明媚不愿归去,仍在回首望着郁郁葱葱的田园、山峦。光线渐暗,云洛收起书卷,站起身掸了掸粗布青衫上尘土,远望牛羊已经吃饱都在四下张望走动,自语道:“该回去了,回去还能帮爹娘做点事情”。

东丘山离村子有一段路程,云洛用小藤条编的鞭子赶着牛羊往村子走,刚到村口就听见前面有人喊自己名字,“云洛,云洛,你可回来了,告诉你个不好的消息。”云洛抬头看,见一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粗壮少年快步走来,黑黑的皮肤,憨憨的五官,脸色有些焦急,上身青色粗布短衫,草系两个扣结,下身灰色粗布短裤,脚蹬破旧布鞋。

少年过来抓住云洛的手急促的说:“云洛,出事了,据说晋国派一个姓桓的征西将军率大军要打到我们秦国来了,外面都在传呢,要是真的打过来咱们怎么办啊?”

“什么,真的么?是啊,如果打过来我们怎么办?孙辰,官府有什么动静?”云洛挠挠头,询问叫孙辰的少年。

“还不知道,回家问一下再说吧”。

“好,先去我家吧”云洛说着,赶着牛羊与孙辰一起往家走。

云洛家在村东头,是三间用茅草搭建屋顶的老旧泥土房,院子四周是泥土堆起来的低矮土墙。云洛把牛羊赶进圈后,两人快速进屋,此时正有三人在昏暗的堂屋内低声交谈,见有人进屋三人都抬起头。

“爹,我回来了。长年叔和富锦叔好!”云洛见是熟人忙打招呼。

“是云洛和孙晨啊,云洛帮你娘去做饭吧,我和你两位叔叔商量些事情”,云洛爹向其挥挥手,继续与二位交谈。

云洛与孙晨转身出堂屋时隐约听到爹与二人的交谈话语:“。。。晋国五万大军。。。秦大军迎敌。。。。。。”。

看来是真的要打仗了,刚刚太平了不久的关中大地又要遭受战乱之苦了。

“云洛,如果真打起来了,我们怎么办?真打过来弄不好要家破人亡啊”孙辰沉默了一下怔怔的看着云洛。由于两人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同是苦难人家孩子,两人互


状态提示:第 1 部分阅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