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穿越重生>海岛大亨>第363章 马恩列史毛齐
地热电站的次数也是相当多的,因此华夏全国各地也跑了不少地方了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要他坚守,可那都是要下到各工地去的活计,在他所去过的地方见识过很多悬挂领袖画像的地方,有的是挂马克思,恩格斯同志,有的是挂毛昆仑同志和史大林同志,当然也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史大林以及毛昆仑同志五个人都挂的;而挂的最多的,自然是昆仑同志和朱总司令两人的画像。对于在这些画像中加入齐白菜同志的画像……

“这个昆仑同志还是直接跟齐白菜同志联系好了,对于齐总统会不会同意变成画像挂在墙上,我不知道总统会不会同意!”

毛昆仑点点头,将视线放到分列式继续进行的广场上,然后才道:“将白菜同志放在第六幅画像上,我个人认为这个办法不错!说起来齐总统对于我国的无私援助为我们国家的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却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去回报他,实在是有些惭愧的。”

这个话题就此打住,正好这个时候,飞行受阅部队全部通过完毕,喷气引擎的轰鸣声也随之远处;边上稍微远一点的人都没听到两人的谈话内容。

喷气式发动机尖啸的声音虽然越发远去,但坦克低沉的却是越来越近。

在原时空中,接受检阅的部队本来是以以空军学校和海军学校的学员为前导,依次为步兵、炮兵、战车、摩托化步兵和骑兵部队。

本来紧跟在徒步方队后面的应该是炮兵部队,炮兵方阵一共从华夏的万国牌火炮里挑选出来各型精品火炮88门,当然,炮兵不可能推着炮前进,他们使用的是骡马拉或是拖拉机牵引的炮车;别小看这个骡马炮车,在原时空的华夏国,那可是重要的“现代化”重型装备了!

而跟在炮兵后面的则是坦克、自行炮方阵,共计有坦克装甲车80辆,汽车178辆;坦克除了一些从苏联弄来的t-34坦克和su-122自行炮外,就是拿以前在战场上缴获的坦克充场面,连老豆丁97式坦克也在功臣号坦克的带领下拉出来溜了一圈。甚至边最后的压轴戏因为没有拿得出手的武器装备,只能靠骑兵部队镇场子,其中骑兵驾驭的1900匹白色骏马组成庞大的阵容,以6路纵队整齐地通过广场,成为这次阅兵最壮观箱底绝活。虽然看起来壮观,但何尝又不是一种无奈?1900匹白马难道还能比1900辆坦克来得有气势?

不过本时空由于有了齐白菜这只老蝴蝶的扇风点火,华夏能拿得出手的压箱底货色多了,因此连排阵顺序都改变了,不但徒步方队从一水的步枪方阵变成了自动步枪、轻机枪、火箭筒等多个不同武器的方阵,坦克部队也成了华夏陆军能拿得出手的武器。因此在步兵方阵走完后,就迫不及待的将自家的坦克拿出来显摆显摆。

走在车辆方阵最前面的是刚从南美洲回到华夏的a师斗木獬也就是e-50改版坦克方队,远比t-34要高大的身材,再加上有棱有角的焊接炮塔,看起来比圆滚滚的t-34要帅气得多。至少在昆仑同志的审美里,这确实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坦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坦克涂着丛林迷彩。

指着这些坦克,昆仑同志笑着问艾迪生道:“这些就是从你们那里回来的坦克吧?怎么涂得花花绿绿的?不但车子花花绿绿的,连人也穿得花花绿绿!”

与华夏军队涂成绿色的装备不同,这些南美洲回来的车子上还刷着丛林迷彩,那些身着花花绿绿迷彩服的a师和b师士兵可谓是万黄丛中一片绿,在接近三万人的阅兵队伍里,除了海空军的学员方队的衣服外,其他人都是穿着崭新的土黄色50年式军装中间,只有从南美洲回来的那两千多人身着一身花花绿绿的迷彩军装,由不得人不注目。

“昆仑同志,这是黄绿黑相间的色彩是伪装用的迷彩,迷彩已经经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实战考验,确实能提高士兵们的战场生存率。而下面这些士兵穿着的,还有坦克车上涂着的迷彩;是我们国家在热带雨林里的试验出来的最佳伪装色。不过它在我们那边非常合适,却不一定适合华夏这边的环境;至少我们那边就没有白雪皑皑的冬天。我想华夏同志最好也组织一些专家,对武器和服装的迷彩进行深入研究,争取早日让士兵们用上能融入华夏环境的迷彩服。”

昆仑同志一边听着,一边点头;其实他早就从永远健康那里听说南美洲装备的花衣服,以及花衣服能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而且装备部门也已经对迷彩服这东西进行了论证,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了;不过他依旧兴致勃勃的听着艾迪生同志的讲解。

迷彩服这种古怪的衣服对于华夏的老百姓来说可能过于花俏,但是对于那些外国武官来讲却是再正常不过了,从1929年意面研制出了第一种迷彩服开始,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迷彩服在德国人美利坚人苏联人都已经发展变迁好几回了;至于装备上的迷彩更是美苏德三国用剩下的,在二战时期为了保存自己杀死敌人,什么样的手段都能使出来;迷彩这类的伪装保护色自然没什么稀奇的。

至少现在同样在盯着坦克方队的苏联代表团,目光就没有放在迷彩上,而是死死的盯着迷彩下面的坦克上面!

维申斯基摇头道:“我想我们得把t-34和is-2从贸易清单上划掉了!”

负责向华夏提供武器贸易的代表团成员有些困惑:“那我们这次还有什么能跟华夏人交易的?拉-11、米格


状态提示:第363章 马恩列史毛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