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悠闲四福晋>第九十九章
咳着血,大福晋还是强打起精神,请求他们帮忙对她的孩子们照看一二。

“主子,直郡王身边的人来报信,大福晋今早去了。”

哐当一声,笑怡摔碎了手中的茶碗。虽然与大福晋感情没有那么亲密,但她却是他们这一辈子中第一个去的。

世事无常,笑怡不由升起了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府中一应事物,按照该来的规矩来。”

驾轻就熟的走完一切流程,笑怡却暗暗记下了大福晋的嘱托。大阿哥的继福晋可是个狠角色,能哄着大阿哥生下嫡子并且承爵,绝不是心智一般的人能做到的。

想起前世的弘昱,一直体弱多病娶妻没两年就死了。既然都答应了,如果有能力的话,她也不妨照看一二。

**

大阿哥的一蹶不振,让康熙和太子都放心了不少。对于前者来说,他只是让大儿子来牵制并且磨练太子,待他百年后江山还是要传给太子的。而太子那边,压力减轻了他当然高兴。

四爷每日上朝冷眼旁观着,太子的反应虽然是在情理之中,但多少让他有些齿寒。

前世的帝王生活,早已磨砺出了一颗强大的内心。所以这种情绪只维持了一瞬,同笑怡不同,他心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保全好一家子人;第二,则是扭转大清的颓局。

所以一反常态,他殷勤起来,终于让太子接受了他的提议。

接连丧事,康熙的心情也有些低落。如今半个月过去,六部的查处工作已经进行到了一定程度。

朝中众臣瞅着皇帝的脸色,终于敢于启奏些负面消息。不查不要紧,一查康熙火冒三丈。

“两广地带,佃户富商多吸食福寿膏、信奉耶稣。甚至当地巡抚、县城,亦有做此营生之人。另外,此风正逐步向江浙地带蔓延……”

拍了下御案,康熙直接扔了折子。情况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亲眼见过乌雅氏的模样,他才更加忧心。

看见如此情况,太子更是坚定了信心。看来老四的主意不错,趁着如今大哥一蹶不振,他刚好加深在皇阿玛心中的好印象。

“皇阿玛,我大清天朝上邦,岂能让洋人欺瞒……”

太子慷慨陈词,力主要给洋人一个好看,维护大清的威严。

康熙满意的点头,先前太子的脾性太软,如今总算有了几分刚性。看着那些纷纷附议的大臣,他又有些忧心。

他正春秋鼎盛,朝中却有不少人倒向了太子那边。尤其是索额图,当年平三藩后,他手下可以凝聚着不少文武大臣。上次就是他撺掇着,扣下了救命的金鸡纳霜。如果再来一次,那坐在这把龙椅上的还会是他么?

“胤褆你来说说看。”

从上朝到现在,大阿哥站在那,如冷漠的站在那如一柄出鞘的剑。如今被问话,他深呼吸一口气,眼中是一片沉寂。

“儿臣愿领兵出征,荡平倭寇和洋人!”

说完后,他的嘴便如蚌壳般紧闭,再也不发一言。

“众卿以为如何?”

户部官员再次说出了根本问题,国库缺口严重拿不出钱。众人沉默了,打仗打得就是钱,没钱等着吃败仗吧。正在此时,武官队列最后突然有人站出来启奏。

“哦,乌拉那拉·五格,你有什么话好说?”

“奴才认为,若是开战,并不一定耗费我大清的银钱。长久以来,洋人在广州入关,倭寇于福建江浙一带登陆,两者并无交集。

然实际情况,广州与福建相距并不遥远。若是把通商口岸开在福建江浙一带,洋人生意受到影响,定会与倭寇产生摩擦。如此,我大清派军镇守,调节双方矛盾即可。”

康熙的眼睛亮了,满朝文武也恍然大悟。四爷低头站在人群中,微扬的唇角透露了他此刻的心情。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么好的事情当然要让给自己人。

既然太子做了初一,那他也没必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他将最主要的法子交给了岳父和舅兄。

至于他,一个骑射在众兄弟中垫底,对行军打仗丝毫不动的阿哥,怎么会想出如此精妙的主意?而岳父费扬古,那可是战功赫赫,此事出自五格之口,没人会怀疑到他身上来。

稍后的早朝进行的非常顺利,有大臣提出台湾海峡的安全问题,都很快被驳回。

洋人能不能通过台湾郑氏的封锁,跟大清有什么关系。开阜是他们求的,此项问题不该属于大清管辖。

最大的经费问题解决,康熙当朝下旨。官员有发现吸食福寿膏者,一律革职,三代之内永不录用。旗人吸食者,除旗籍全家逐出京城终身不得回京。至于汉人,吸食者不得参加科考。

以洋制倭之策,则交由六部拟出具体章程。驻扎军队除去当地总督直属之外,朝廷也将派人前去监管。

至于监管之人,康熙扫了眼下面跪着的儿子们。这两年太子势力逐渐变大,索额图在外行为不检。老大最近闷坏了,且他于军事一途的确有与众不同的天赋。派他出去呆一段时日,似乎也不错。

打定了主意后,心情轻松地康熙宣布退朝。

胤禛低头退下,肩膀被人一拍,果然是太子。

“四弟这是何意?”

胤禛小声回答着:“弟弟的为人,太子哥哥还不了解?”

含糊的话语,加上确定的语气,太子心中的那点怀疑终于抹去。这个弟弟自小就对骑射不感兴趣,如此短的时间内怎会想出这么老道的主意。


状态提示:第九十九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