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帝国行>第651章 不举

初步商定后勤补给,赵旭又谈及西线情况。

各国火器都层出不穷,仿制的情况也良莠不齐。

由于长孙国的铁炮材质尚未被各国所知,其他诸侯国自己仿制的震天火或是生铁炮,或是铜炮。

受铁炉吨位和浇铸工艺制约,各国仿制震天火主要以小口径五六、十二三斤弹丸小炮为主,射程也不够远。

火药经过数年流传,各国逐渐吃透了一些秘密,加之长孙国严禁硫磺出口,火药中的硫磺硝烟的味道,明摆着告诉其他诸侯火药含硫。

于是相继出现不少仿造火药,由于配比的问题,各国火药成份也是五花八门,威力严重不足,甚至还不如长孙国的配方。

此外点火式罐状投掷火药武器层出不穷,专职的掷弹兵兵种隐约出现在各国军中。

同时也陆续出现些新式火药武器,如霹雳矛、飞火枪等,值得一提的是卫国出现了蜂窝箭,与明朝的一窝蜂和神机箭有的一拼。

能将箭簇轻易送到两百步开外,但面对正规军日益先进的铠甲和火器,箭簇早晚被火器所取代。

至于黑巾军,想来觉得可悲。如果能拖上三年五载再起事,等偷到了长孙国火器和火炮秘密突然发难,其军事破坏力将更大。更犯不着像雷霆天王那般,用堆粪发酵,制造硫化氢和沼气用以爆炸,火药武器的出现,无疑也重创了黑巾军自己的神化。

但历史是不能推倒重来的,火器的出现,从整体上扭转了战争的形态,十二年的肆虐和扩张,已经耗空了黑巾军所有家底。其终究只是一群草莽,对治理国家几乎毫无建树。

戌时前后,百里燕比以往提早一个时辰离宫回府。

姜闵、姜乾父子下午进宫面君,拜谒卤侯灵柩,百里燕已是见过一面。姜蓉在后院内堂准备了桌家宴,很是丰盛。

“让岳父大人与内兄久等,燕在此自罚一杯。”

百里燕举盏一饮而尽,姜闵感慨万千说:

“燕公子啊,十多年间惊天之变,岳父我真是悔不当初啊。”

“若无岳父当年提携,又何来燕之今日,岳父此话严重了。”

“唉……燕公子若在,广信或许也能如陔陵今日这般富庶繁华,我父子二人也不用日夜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见姜闵无奈,百里燕顺话往下说:

“岳父大人,广信维持七八万军力很是艰难吧。”

这时姜乾接过话道:

“打了十多年,广信钱粮早已耗空,若非截留了税赋,现在连粮草维持都成问题。”

“据我所知,广信连同所控各地城池在内,地盘虽大,人口却是不足八五十万,以当下田亩产力,养步军六七万骑兵一万,已是极限。如今咸西郡各地多数收复,北海郡以西已无多大威胁,岳父大人为何不考虑消减兵员养民呢?”

“谈何容易啊……”

姜闵一息长叹,萧索之色跃然脸上,百里燕问道:

“为何不可?”

“晋军三十万人扎在广信,我怎敢轻易削兵。燕公子你又不是不知,咸王虽是提防晋军,却也在利用晋军监视广信,若是削兵,不准哪日天下太平,晋军挥师一击为之奈何。而且太子登基之后,西寰必然容不下我广信,必除之而后快,我岂能不防。”

“那岳父大人就一直如此耗下去?”

“其实父亲也不想,罗松亭早建议削兵,但形势逼人,又不得不如此。”姜乾道,端起酒盏一饮而尽很是苦闷。

这时姜蓉说道:

“燕子,父亲如今有难处,你为何不助父亲一臂之力。”

百里燕摇了摇头,为难道:

“症结不在陔陵,而在广信。广信占了北海能占的所有城池,而晋军千里迢迢驻兵咸国,咸国当年国力不济,故而未向晋军供粮,其吃喝拉撒都需从晋国运送,而走陆路糜费极大,故而走海运最省时省力。

而今晋军在北海无立足之地,他们就只能盘踞在广信城周围,利用广信、麟城两港补给,如此造成兵临城下之势。而晋军同时又在觊觎广信,如此又正好给了他们借口。要想化解,除非让出一座沿海城池,令晋军进驻,而如此一来,又是大王所不愿看到。

故而眼下就成了晋军逼城,大王利用晋军逼城空耗广信,而广信利用晋军逼城,顺理成章的以守土为名,占了各地能占的城池,如此往复循环,恶果自然越来越深。”

“那就无半点破解之道?”姜蓉急问。

“倒也并非没有,待平定了黑巾叛乱,各国急于恢复国力,东海、北海、西海贸易重开,海路过境税、靠港补给税、护航税都会大幅下调,届时三海贸易将大幅增加。

我正在考虑筹建远海船队,届时将在北海屯驻水军,故而可减广信压力。”

战时期间,各诸侯国高筑税墙以弥补战争开销,如此加剧了贸易壁垒,打击了贸易积极性,同时也减少了物流和现金的流动。

和平时期继续维持高过境税、高关税,不利于贸易发展和物资的流通,严重制约战后经济复苏,届时各国都将适当下调贸易有关的税收,北海西海、东海三海贸易将更为繁荣。

永兴城的造船业经过十年高速发展,已从当初一两千石船,逐步发展出三千石船,扩建后的干船坞能造五千石大船。

数学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砡工派百年间积累的造船经验,经过正规化、体系化、科学化总结量化后,逐步转化为更为直观的工程力学、建


状态提示:第651章 不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