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明末不求生>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
还不是靠着我们湖广闯军打败了左良玉吗?他现在别树一帜,便是犯上作乱,我们迟早还是要加以收拾。”

李来亨问道:“嗯,岳州的情况怎么样了?”

顾君恩回答说:“高节度从武昌来信,湖广闯军抵御住黄澍和牛成虎的那一场偷袭以后,高节度便领兵向岳州府出发了。当时八大王从岳州南下,西营进抵长沙,偏沅巡抚李乾德、湖广巡按刘熙祚和总兵孔希贵,拥簇着封在长沙的吉王和从荆州避难而来的惠王逃往衡州,投奔桂王。继而张献忠又破衡州,然后乃以长沙、衡州为本,分兵收取湖南郡县。”

方以仁补充道:“西营急着全取湖南,补充军资,见到高节度督大军逼近岳阳口时,考虑到水军不足,不能同刘希尧、蔺养成等水营将军抗衡,就自弃岳州而走了。岳阳便不战而闯军的版图之中。”

“对了还有一件事。”方以仁想了想接着说,“在随州督造新炮的军器院总监张光,他和武昌的西洋番僧关系很好。听他来信所说,张献忠离开武昌前,曾带走许多西洋番僧。高节度的信里也说,红队侦查到张献忠在长沙重用西洋番僧,督造大炮,不知道要往何处攻城。”

哦?

李来亨心里一动,他知道张献忠在连下武昌、岳阳、长沙、衡州以后,天命思想越发浓重。后来他在四川碰壁,受到四川绅民的强烈抵抗后,伴随着这种失衡的天命思想,终于使得西营在成都府几处大西军控制的地盘里进行了惨烈的杀戮。

不过李来亨倒不知道张献忠居然会对武昌府的那些耶稣会传教士感兴趣,他带走传教士,是因为看重那些西洋人制造新式大炮的知识吗?

嘿,不知道张献忠的“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还有“人命在我,我命在天。四方有路,在劫难逃。”,这些被汪兆龄之流投机文人煽风点火鼓动出来的变态天命思想,在那些耶稣会传教士的眼中,会是什么样子?

李来亨摇摇头,张献忠越来越把自己当成怀有天命的上天之子,只希望现在随着闯军力量的变化,西营那边也会有所变化,不至于重蹈覆辙,自取灭亡的同时又给许多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好。先不说张献忠的事情了,大元帅已经定下了闯军的北伐之策,归、徐这边也需要有所准备了。”

“啊!”

大家都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像陈永福、陈子龙、方以智、许都等新近投效之人,对于闯军下一步的发展,对于闯军能不能夺取天下、奠定新朝,更是特别关注。

所以大家听到李来亨将要讲出李闯王的北伐战略时,当然就都仔细倾听起来。

“大元帅用我之策,将先遣刘芳亮、杨承祖两支精兵,控黄河、据潼关。而后以十万大军亲临太原,命罗汝才提兵三万入陕。我们这边的任务则是首要保证徐州的安全,断绝明朝漕运和南北交通,而后待闯军主力控河据关以后,从徐州北上,取济南、河间,与大元帅会师于保定。”

“三路并举北伐!”

方以仁骇然道:“明朝根基深厚,闯军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现在三路并举北伐,实非良策啊,深耕河南,厚实基础,这才是正道呀。”

李来亨皱起眉头说:“我亦和大元帅如此提过,可是孙传庭实力犹存,不把孙传庭一支兵力彻底消灭赶紧,他随时可以卷土重来,谈何招抚流亡、休养生息呢?大元帅的意思是北上山西,目的是要调动明军在北方最后的兵力,吸引秦军和关宁军到冀南一带予以消灭。让罗副帅入关,则是为了解决退入关中的白广恩,也是要避免孙传庭将来返回西安,重新利用三边边民为兵源,恢复秦军实力。”

“所以大元帅的北伐之略,意图不在于北京,而在于做出会攻北京的态势,好让崇祯调兵南下,使得闯军可以在晋南、冀南一带,采取有利的态势消灭、迫降明军剩下的主要兵团。”

李来亨话是这样讲,他也觉得采取这种办法迫降明军野战兵团,对于将来对抗清军也有好处。可是闯军在占领太原以后,能不能刹住车呢?

他自己在开封的时候,和李自成、罗汝才等人都反复强调了砀山之战的艰苦卓绝,大大宣扬了满洲人的军队如何强悍。

李来亨在开封的一段时间里,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到处同人宣扬,闯军“非与明争天下,实与东虏争天下”,辽事险峻,更胜于高句丽和契丹。

可是因为李来亨自己在砀山取得的一场大捷,加上大部分闯军将领,包括李自成本人,现在也还未意识到湖广闯军的战斗力正在慢慢发生质的变化。

所以在李自成看来,既然李来亨都能在砀山大破清军。那么实力更强的中原闯军,要对付清军,还不是就和明初的朱元璋对付残元一样,只是一件摧枯拉朽的事情吗?

这种乐观的态度弥漫于闯军全军,让李来亨感到十分的不安。不过为了避免闯军真的刹不住车,他也做好了许多准备。

第一,现在闯军以主力取太原,偏师略三边。估计李自成占领太原的同时,罗汝才最多占领西安,想要用偏师扫平甘肃、宁夏等地,肯定还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而宁夏、陕北不定,太原方面腹背受敌,也就不会轻易北上进攻大同,更不可能在背后敌人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冒然挺进京师。

第二,河南未遭到黄河决堤的破坏,在豫东没有形成大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