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玄幻奇幻>肆夜红楼>第二百零四章 储君人选,李旦出其不意

这一日早朝时,任谁都能感觉到流转在周遭的那一脉无形气场,肃穆严整的阵仗呼应着一定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那高坐龙位的睿宗李旦神色肃穆,微颔首,在告免了群臣的朝拜之礼后,威仪的声色便不缓不急言及出来。

旦并没有将言语怎样兜转,公然的开门见山如此稳稳道:“时今朕登临帝位,朝局百废待兴,为安稳时局、抚慰人心,合该拥立国储,方为根本。”

这不含感情、只觉肃穆的一席话才说完,在场诸位臣子没谁不是只觉一团火焰漫溯在身心!

古来太子乃是国之根本,虽然皇上春秋正盛,但尽早立定太子自然更能使得臣民心生安定,故而这样的提议不失为眼前一桩迫在眉睫的事情。而立哪位皇子为太子,这关系的并不是那个人自身,更关系到站在他身后那一条条盘曲错综的人脉、那些直接间接的拥护者亦或疏离者,今后会拥有着怎样的命运……

不过眼下这太子会是谁,其实在场诸臣心中是有数的。八.九不离十会是三皇子李隆基!

这基本无需质疑,说道起来,三皇子乃是在那唐隆政.变里立了汗马功劳,甚至时今睿宗这皇帝之位就是这个儿子帮他争来的。若不是三皇子,睿宗连皇帝都没的做,说来江山与地位乃是这个儿子秉持着孝道让给父亲的,那做父亲的自然会识时务的将这太子之位授予这个儿子了!

因为心中大抵都有着这么个谱,故而李旦这话诸臣只有瞬间的震撼,即而也就渐渐平和了心念。

立在群臣之中的隆基闻了父亲这话,周身血脉一阵沸腾!同样的,群臣们是怎样的想法他亦如是,他怀着极恭谦的神色与按捺不住的期许,屏息凝神,静静等待父亲开口将扶立他为国储的话说完。

殿内的空气有些发紧,李旦威严的目光逐一扫过座下每一位臣子,自面目间感知到了他们笃定的心思。他心念一定,在若许的沉默之后终于再启口,声息陡然着重:“但现今有两个人选,朕迟疑不定。”

这又一句话才出口,顿然的,举殿哗然……当然这哗然只能放在心里,还没谁敢正面儿流露出来。

隆基倏地一抬首!目光凝聚,凌厉与惊诧之色不达眼底儿。

两个人选?除了他李隆基之外还能有谁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李旦没有留给群臣们过多的思绪辗转,将身子向龙椅后靠了靠,持着如是的神色与声息继续又道:“一为朕的嫡长子成器。”

隆基又一恍惚。身侧立身的李成器也陡然一抬目。群臣中有须臾的错愕,即而缓缓解意……

“其二……”旦将目光向隆基这边儿浅浅的侧侧,眼底淡漠、似乎并未走心的样子,“是前遭诛杀韦庶人一党中,立了大功的三子隆基、宜为嘉奖。”尾音轻轻然,真个是风轻云淡的句调,似乎他从来就不曾看好过这个儿子、只一心选定了嫡出长子席承这江山一般!

但凭借着经年来与父亲滋生出的那份默契,又加之这当前的时局加以分析,成器、隆基谁也都明白,李旦此举,颇有些故弄玄虚、刻意表露的嫌疑……

可李旦时今已是皇帝,皇帝金口一开便是金科玉律,从没有玩味一说,自是说什么都由不得人不重视、不当真!

在场众臣只一心的认定着太子之位一定会是三皇子的、大唐未来的皇帝也一定会是三皇子,这个概念几乎已在潜移默化间成为了他们心中既定的事实,却又倏然听得李旦居然提出了两位人选,方恍然惊觉原来皇上他还有着这样的心思?

顿然,朝臣中有不服者便愤愤然的站了出来,当然这些不服之人多为李隆基这边儿的谋士,因为整个举事的过程都为隆基与太平策划,便是连皇帝李旦事先都不知道,何况长子李成器?若是没有隆基,李旦这皇位又是从何而来?时今李旦却公然提出心中也看好嫡长子,这令那一干跟着隆基辛苦筹谋、慷慨激昂的谋者如何能服?或者说,李旦这个想法本来就是不能服众的!

“陛下!”那臣子当即出列一步,他本就是个武将粗人,对着李旦谏的这一通言更是丝毫都不婉转,“当初三皇子辛苦经营适才除去韦庶人与悖逆庶人,时今您却撇开三皇子,把这太子之位许了大皇子,这却又是怎样的道理!”这话委实是不客气了,但逐字逐句听来珠玑,挑不得半点儿过错可寻。

隆基忙一步出列,面上神情浮动起刻意的惊惶:“父皇恕罪,韩大人并无恶意,只是心直口快了些!”语尽便掀袍跪了下去。

李旦自然没有将这大臣不客气的话放在心上,他心知道武官大抵就是这么个性子。

这时,缄默良久的李成器也已按捺不住。成为太子的事情他从来就没有想过,时今父亲的真实心思莫说揣摸不清,纵然父亲当真有意提携他,他这么个丝毫无功、连知道都不知道的人又哪里敢接这个大位?

“父皇圣裁!”忙也一步出列,并排跪在三弟的身边,即而抬目谏言、神色与声息皆是恳挚的,“儿臣无功,才干亦不比三弟,时今承蒙父皇错爱……”

李旦抬手打断了儿子的话,他的心中自有一段清明的裁决,不需要谁提醒他该怎样做、要怎样做。且时今立谁为太子只是一个提议,他还不想当即便将储君定下来。

那贴身的宦官瞧见了皇上的示意,便忙不迭扯着尖利的嗓子喊了一声退朝。

那悬着一颗心的群臣们忙不迭跪地行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四章 储君人选,李旦出其不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