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蜀汉陆家军>第183章 东吴的异动
已,一人举枪击徐克脸庞,一人抬刀砍其马腿,一人甩刀削其腰盘!

终于,徐克还是败下阵来,仓促之下,徐克抵挡住了上中二路的进攻,而因马腿被截杀,他扑通坠地!

三人即将乘胜追击,谁知街亭东侧隆隆震天,遥遥望去,好似千军万马驰援而来!

张嶷大惊,连忙命令二人向西撤走。

无奈之下,三人整理残兵,向西奔走...

来支援的,正是于訇。

于訇听闻徐克在街亭血战,顾忌于徐克兵少,故而担心自己的爱将出什么差池,于是连忙点兵三千前来增援。

抵达之时,只见遍地皆是汉魏两军尸体,整个街亭有如血染之青山,悲壮万分。

后经初略估计,魏兵阵亡约一千三百余人,而街亭的汉军遗尸高达三千四百多具...

此役之结果,大抵为张嶷所部被击溃,陈记所部损失惨重。

后文戈,张嶷,陈记三人败走回威山脚下,正巧碰上了陆黎。

陆黎了解完情况后大惊,惊骇道:“徐克...竟然是他。”

如此一来,真正的对决恐怕此时才开始,北伐,虽有成效,而决定性的胜负之战,还未展开...

陆黎心中依稀判断,这个徐克,恐怕就是最大的敌人了。

街亭兵败之时,荆州,也出了问题。

六月初,东线领兵征战的罗宪便察觉到了东吴的异动。

由于此番北伐,汉吴双方乃是互相知晓的,苏旭曾邀约陆逊举兵伐魏,而陆逊磕磕绊绊也没个准信。

还在,没有东吴的助攻,大汉王师推进的还算顺利,三月以来,已经在陇右取得多次大捷。

屯兵于江夏的陆逊陷入了思考。

在这个关头,蜀军节节胜利,而魏军自保乏力,朝中将领皆拥兵自重,说不好,万一蜀军真拿下了长安,克复了雍凉,适时,三国的势力就会发生逆转。

在陆逊的脑子里,适时,蜀魏两国,实力相当,而孙吴则成了最頹弱之国,在这个节骨眼上,孙刘联盟还能否继续维持?

陆逊很清楚,蜀汉的北伐,势必是分数个阶段的,倘若蜀军逐渐壮大起来,国力日趋强盛,到那个时候,怎么保证联盟不是名存实亡?

怎么确定蜀军下一步不是东征而是北伐呢?

这都是陆逊作为一个全国军事领袖所需要考虑的事情。

而眼前,两个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

一,随蜀军一道北伐,争取拿下合肥,催兵直上,割据中原,将曹魏的势力彻底压缩在北方乌桓之地。

二,将矛头转向蜀军,趁蜀汉举国出兵之时,倾尽全力,一举夺回荆州立足。

第二个选择,是东吴惯用的伎俩。

早在吕蒙白衣过江时,陆逊就是这个计划的谋篇者。

但罗宪不是傻子,数十年来血的教训,使得蜀军防范东吴愈加谨慎,此时不但在边域拉起了警戒区,还时不时跟孙吴的来信中叙叙当年的旧来让吴侯保持这段不仁义的记忆。

无论是从颜面上还是实力上,罗宪都不会再给陆逊背刺的机会。

但东吴仿佛就是对这个名叫荆州的地方情有独钟,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立足于江陵的城头...

正值西线捷报频传之时,大汉举国沸腾,自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还未曾出现如此辉煌的战绩!

而陆逊在一番思想斗争之下,想出了一招毒计,佯攻合肥,实则运兵往西。

其实,东吴自始至终都面临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联盟或是西讨。

北伐数十载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所以孙权在内心里也没有什么北伐的yù_wàng,但陆逊是有北伐的雄心壮志的,奈何孙吴的军力实在令人头疼。

汉军以步战见长,魏军以骑战为优,而东吴呢?总不可能火烧全世界吧。

这次蜀军北伐的节节胜利,使得陆逊头脑清醒的意识到,汉朝的实力逐渐发展起来,而大汉有三分之一的税收人口都是来自于荆南!

也就是说,在复夺荆南的短短几年间,汉朝那帮人不但用荆南作为经济后盾,而且通过荆南的人口来充实军队,而吴国执政期间,荆州地区实际上处于动荡阶段,南面蛮兵不断骚扰边疆,而军力不足的吴侯没有办法顾及...

自那时起,荆南就民怨四起。

别说收税,人家不起义就不错,要不是远离魏土,否则可能都移民走了...

这样看来,汉朝的教化能力十分优异,加抵在荆州有刘备时期留下的民众基础,陆逊很难想象倘若再过些许年,荆州是否会真的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陆逊不希望和魏开战,也不希望蜀汉灭亡,他所想的,是蚕食蜀汉。

孙刘联盟原本就只适用于防备战争,也就是说,只能共苦不能同甘。

由此,陆逊上书孙权,请求出使曹魏,游说魏国,想要和曹魏一道夹击荆州,遂而平分荆州。

孙权对荆州也是念念不忘,但苦思冥想之下,他犹然心存顾虑。

一日,散朝之后,后亭孙权会见了陆逊,亭中只他二人。

陆逊随孙权悠悠来到一池塘边,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陛下,我还是以为,北伐不可取,西讨可图之。”

孙权对道:“孤明白你的意思,只是,如此恐怕失信于天下。”

“何为天下?乃是蜀魏吴三国之天下,还是蜀魏除吴之天下?”陆逊道。

此话乃是告诉孙权,没必要那么忧虑,三国来来回回打了几代人了,


状态提示:第183章 东吴的异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