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314章:拱手相让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吴学礼垫上去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要是照这么说的话,吴学礼的“临阵脱逃”确实有功无过。

城北郝效忠到底败的有多惨,还值不值得抢救一下,等等这些问题已全都顾不上,只能火烧眉毛先顾眼下了。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基本肃清了九江外围的对手之后,明军一定会猛烈攻城,眼下的当务之急必须做出一个很关键的选择:是应该集合所有的人马守卫九江?

还是见机不对马上撤离?

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包括左梦庚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马上就做出了空前一致的选择:撤离,必须尽快撤离,而且要撤的毫不犹豫!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当然是因为对手的连战连捷和快速突破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威慑力,在如此犀利的对手面前能不能守住城池真的没有把握。

除了这个最现实的顾虑之外,马上撤离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左梦庚的本质就是一个军阀,而军阀存在的基础就是手头上的实力。

为了守住清廷的地盘就不顾一切的和对手拼命,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若是能击败对手还好说一点,若是被对手击败的话,一定会实力大损,到时候会丢掉更多筹码。

及时撤退的话,还能保存相当一部分实力,就可以继续做割据一方的草头王。

大半个长江沿线都是左部人马,就算是丢了九江阿济格也会出于投鼠忌器的心理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了。

而见机不妙马上跑路恰恰就是从左良玉时代就传承下来的“传统”,若是当年的左良玉不顾一切真和李闯硬碰硬的死拼,早就被消耗光了,哪里还能有今日的地位?

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左梦庚马上下达了撤离的命令,将九江拱手相让了。

回到明朝做权臣

回到明朝做权臣


状态提示:第314章:拱手相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