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大宋的变迁>111章朝廷批复下
眼看完,吩咐周怀政道:“拿去给两位相公看看。”

寇准接过奏疏,和李迪两人凑近看完,两人小声嘀咕了几句,寇准上前说道:“陛下,这苏州水患一事便是明证,如若不彻底根除,一年比一年淤积更多泥沙,请陛下从速定夺。”

赵恒思之再三,没有再征求刘娥的意见,问道:“台湾移民之事朕亦觉得可行,驻军一事如何处置?”

作为大宋的疆土,自然要驻军,这是理所当然的,寇准答道:“此事应召枢密使曹相公与三衙会同议定。”

周怀政在下面给赵恒使了个眼色,赵恒一瞧心里有了数,忙道:“此事朕允了,驻军一事容后再议,你二人先回政事堂拟定详略。”

寇准和李迪见皇帝准了,心下大喜,齐齐躬身称是,退出了崇政殿。

赵恒对着刘娥道:“皇后,你且带着桢儿先回后宫,朕再看些奏折。”

刘娥知道赵恒定有机密要事处理,也不多说,福了一福带着赵祯回了后宫。

待刘娥走后,赵恒问道:“周怀政,将皇城司探子探来的情报说与朕听。”

周怀政迟疑道:“陛下,这等机密之事,还是让都都知陈述方为妥当。”

赵恒笑道:“无妨,陈琳今日去皇陵了,你且先说。”

周怀政抱拳道:“陛下,这苏州的高人吴梦,皇城司早有探子跟随,其人悲天悯人,只为多做善事,从未涉足似明教那般作乱之事,且双腿残废,断非反贼之流。”

赵恒手摸了摸脑袋,他思考过多又开始发昏了,忙道:“这些朕早已得知,只想问问皇城司对移民台湾有何应对方略。”

周怀政回道:“陛下,皇城司屡屡被东西两府大臣缚住手脚,为陛下直接打探消息已是不易,此次台湾驻军,微臣以为应派出皇城司禁军前往为宜,如此有风吹草动陛下可预先得知,如陛下还不宽心,日后可以太子殿下遥领台湾节度使。”

说罢偷偷打量着赵恒的脸色。

赵恒一听,这真是个加强皇权和让赵祯上位的好办法,自己年老多病,朝廷大臣能人辈出,将来的幼子如何能坐稳这个龙椅?

如果有了一块不属于这些大臣管辖的方外之地,还有那等高人助阵,定能大大增加胜算。

他想了想说道:“待陈琳回来,你与他二人议定详略,直接交于朕,这台湾之地务必牢牢把控在皇城司手里,不可交与东西两府。”

周怀政一喜,知道大事已成,太子的地位定然牢不可破,忙躬身称是。

在寇准和李迪的努力下,这封奏疏准了,陈琳看到批文,又接到了苏州的密报,立即令六百里加急将批文发往苏州。

随后又在皇城司调兵遣将三百余人,即刻前往苏州入海口,维持灾民秩序。

等到吴梦看完王嘉言送来的批文,不禁有些恍惚,看来在这古代的人治社会,还真不能用后世的思想来认知。

古代还真是要依靠一些能吏和靠山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难怪后世的张居正搞改革要拉帮结派,眼下想搞什么法治社会还远远不到时候。

比如这次若不是寇准鼎力支持,移民纵然能成,也是偷偷摸摸,哪会有三百挑选的禁军来保护,当然这也是监视之意,不过吴梦又不想谋反,根本无所谓。

林贵平笑眯眯的进来,嘴角对着批文努了努,揶揄道:“无所不知的吴大先生,这次可错了吧。”

吴梦眼望林贵平简直是面目可憎,他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好好好,算你林君烈赢了一局不成。”

政事堂的批复下来后,一切移民台湾垦殖的障碍被清除了,太平州铁矿便正式开始了筹备工序,张财神派出的掌柜接管了原来探子们的工作。

林贵平便开始了前往台湾之营田司厢军的组建,首期前往台湾的厢军为三百余人,分成三个不满员的都,郑钧为厢军副指挥,第一都都头曹闲,第二都都头廖成杰,第三都都头杨展。


状态提示:111章朝廷批复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