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绍宋>第四十八章 快人快马
多!”

李彦仙有些面色不安了起来,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汾水入黄河河口处呢?”

“你是说龙门(汾水北岸)?”韩世忠皱眉相询。

“我是说荣河(汾水南岸,河东城正北)。”李彦仙严正相对。“郡王在荣河专门安排驻军和统辖的大将了吗?”

韩世忠摇头以对,但依然理直气壮:“肯定有些许驻军,但俺也的确没有专门安排什么将领,或者特意留什么成建制大部队。”

“为何?”李彦仙目瞪口呆。“河东城还没打下来,若是金军合万骑顺汾水至于彼处,与温敦思忠里应外合,又怎么办?”

韩世忠明显有些气力稍缓,但依然摇头相对:“李节度想多了,俺不是大意,也不是无知,乃是来之前与吴大说好了……他此时虽说要等党项辅兵,没有全面进军的旨意,但也会如约遣一支军渡龙门,替俺卡住汾水……你多心了。”

李彦仙点点头,然后正色相询:“所以,郡王是让吴节度遣一军渡龙门,卡住汾水北岸?不是亲自派本部兵马卡住汾水南岸?”

“李节度想多了。”韩世忠终于有些不安起来。“若见金军自南岸过来过来,吴大所遣军马难道还能在北岸不动吗?”

李彦仙再度点了点他:“敢问韩郡王,那个吴大,还有他的下属,都是人吗?”

韩世忠陡然色变。

片刻后,他本想回身去喊王世雄,但话到嘴边,却是自己亲自站起了身来,然后扶着腰间玉带匆匆往下去。

“郡王……”李彦仙从头到尾都只是端坐在椅子上。“大纛留下,那王世雄也留下,让他与我一起坐着便是。”

韩世忠点点头,一声不吭下关去了。

当日,这位延安郡王匆匆点起本部背嵬军三千,外加摧偏军三千,又将李彦仙军中战马集中起来,合计六千人尽数骑马,稍作整备,便从关南沿着骆驼领往西去了。

晚间便抵达万泉。

翌日中午抵达胡壁堡。

全都无事。

又过了一日,也就是十月十二这日,待韩郡王绕过汾水南侧的那片山岭,自河东城北略过而不理会,抵达汾水口南岸的荣河时,却发现此处也并未有差错,荣河这里还是有五百陈桷留下的部属的……这让韩世忠大大松了一口气之余,几乎准备回去喝骂李彦仙一番。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依然还是派出哨骑,顺河向上游查探了一番。

然后于当日夜间得知了一个有些怪异的消息——大约在昨日,有一支宋军自汾水北岸渡河,匆匆于南岸路上立垒。

说实话,韩世忠有点疑惑了。

首先,如果是单纯出于防备的心态分兵过来,为什么这支军队现在才过来立垒?

其次,如果是女真人真如李彦仙判断的那样从这里过来,应该就是这几日抵达,这就能说得通为什么这支宋军此时渡河过来立垒了……但为什么这支军队过河之余不派个人到荣河这里通知一下守军,让王胜、陈桷他们做好防备呢?

但不管如何了,料敌以宽,事到如今韩世忠反倒不可能扔下这个事情不理会,他固然疑惑异常,却还是连夜点起背嵬军与摧偏,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匆匆北进支援,并于上午时分抵达了这个宋军营垒。

而到了这个时候,亲眼见到了这支宋军首领的韩大元帅方才又知道了两个消息。

首先,金军真的要来了,而且马上就要到了。

其次,这支只有两千人、首领唤做张横的宋军并不是吴玠的部属……而是太行义军,具体来说是马扩多年前分出来到谷积山(吕梁山),专门用来跟吴玠对接的,甚至当初御营左军未渡河时,也曾因为防区变动的缘故,跟此人有所接触。

“张横是吧?俺在文书上见过你的名字。”天气清冷,韩世忠拢手坐在极为简陋的营寨阵中,环顾左右之后,乃是面上肃然、心中茫然的朝着身前这个连自家归属都说不清的张统制发问。“你们昨日过来,只是立了栅栏,连帐篷都未来得及搭?”

“大王英明。”张横今年已经快五十岁了,在韩世忠面前显然是有些慌乱和畏缩的,甚至很可能还没能从对方忽然抵达的讯息中反应过来。

“金军快到了?”

“大王英明。”

“多少人?”

“两个原本在石州与宪州的万户凑得,都是骑兵,但两个万户没敢都来,大约就是一万稍瓤一些。”

“谁领的头?”

“啼哭郎君,撒离喝……”

“不意外。”韩世忠点点头,忽然再问。“你怎么知道金军要来?”

“俺家在太原熟人多。”

“想起来了,是有这说法,官家提过……对了,吴阶派人到龙门了吗?”

“好让大王知道,吴节度派了统制官马希仲过了龙门,俺就是在那边汇合的马统制。”张横喏喏相对,明显有些畏缩起来。“俺前日一见着他就告诉他了,太原的消息,撒离喝领着一万骑兵要从汾水南边走去救河东……他听完了,就让俺守龙门,自己直接渡河回去了。”

“……”

“……”

且说,这位延安郡王花了好一阵子才消化了这个消息,之前片刻他耳边只有一句话嗡嗡作响——那个吴大,还有他的下属,都是人吗?

片刻后,韩世忠调整好心情,却没问对方为何不跟着那马统制逃回陕北,又为何要带着两千义军渡河过来,而是摇头笑对:

“你是个好汉!”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快人快马--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