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伐清>第二十三节 援助
生来攻城,我手下这帮人肯定不会抵抗的,就算当头的鼓起勇气想打一下,手下的兵都能先跑了。”

“东家说的对!”秦修采知道熊兰说的确实是实情,真打起来只能指望王明德留下的那些清军,可是其中大部分也是壮丁而是,就凭几百个披甲还想挡住邓名?要是这么容易,那湖广、南京的清军又怎么会一溃千里,连总督都被打死了两个?虽然川陕总督衙门拼命宣传,声称邓名在武昌遭到了严重的挫败,但熊兰和秦修采显然都不这么看:“眼前一关都过不去的话,想几年后的事情有什么用?”

为了安慰熊兰,也像是为了安慰自己,秦修采说道:“邓先生一听说四川有险,就急速赶回,这说明邓先生不会放弃四川啊。有邓先生在,还怕什么鞑子么?”

熊兰点点头,当初他刚听说邓名去湖广后,心里也很是失落,觉得对方不会在关注四川了。熊兰对邓名同样深感畏惧,很清楚若论打仗自己根本不是对手;也和秦修采有相似的考虑,要首先设法度过眼前的难关;不过除了这两点外,熊兰偶尔还会冒出一个稀奇古怪的念头,这个念头他并没有和任何心腹手下提起过,其中也包括秦修采和朴烦。

“我虽然是个妾生子,不过父亲、生母、嫡母都是汉人啊,这头发和衣服虽然不值得用这条命去换,不过……”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办妥,熊兰在等邓名来万县的时候,这个念头突然又一次冒了出来:“不过若是有的选,还是能保住头发最好。”想到这里,熊兰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光脑壳。但和往常一样,这个念头也就是存在了一瞬间而已,熊兰立刻把它赶出了脑海,更自嘲道:“我可不想断头留发。”

自己居然会有这样迂腐的念头,熊兰不禁感到很可笑,这也是他不曾对心腹手下提起过这个念头的原因——熊兰都不敢相信自己会这么想,更不用说手下。

……邓名又一次来到万县城前,熊兰带着万县守军官兵出城,用传统的熊氏礼仪来迎接他,那就是:军官人人自缚双手,按照官职的高低分先后,在道路两边跪了一地。

关闭

看到邓名抵达后,精通熊氏礼仪的万县军官齐声高呼:“死罪!”

“好吧,都起来吧,这不是事先已经都说好了么?你们反正,我不计较。”邓名没有像王明德那样给熊兰亲释其缚,而是招呼位于熊千总身后的士兵们:“给你们的千总松绑。”

上次熊兰在向邓名投降时,还耍心眼系了一个活扣,可这次他绑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死扣,还系得挺紧,士兵们折腾了半天才给熊千总解开。

“上次万县之战熊千总没有立功,所以事后也没有什么奖赏,只是给了个千总的名头。”等熊兰的的绳子被解开后,邓名就当着万县众人说道,这个理由虽然没有什么错,但其实并不是主要原因,归根到底还是熊兰的出身让人看不起,这点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实际上熊千总就是万县之主,马上管军、马下管民。我和文督师已经说过了,从即日起,熊千总就是万县县令兼守备,挂游击衔。”

熊兰忙不迭地称谢,正常情况下,得到官职的官员应该赌咒发誓效忠朝廷,不过熊兰脸皮还没有厚到这个地步,只说一定勤奋工作,不让文安之和邓名失望。

对此邓名也心知肚明,点了点头表示对熊兰的表态很满意,至于被熊兰抓住的俘虏,邓名也当场做出了决定:所有的军官都送去奉节关押,听候文安之的处置;至于普通的士兵,则尽数交给熊兰,无论是用来屯垦还是补充战兵,他都可以一言而决。

接下来邓名又视察了一番万县,接着这个机会,熊兰趁机向邓名展示了一下他的治理才能,虽然万县只有两千屯垦兵,但熊兰开垦了小一万亩军屯,今年打出了一万五千多石的粮食。这个亩产量已经和奉节等地相当了,考虑到熊兰今年才走马上任,万县刚刚易主,邓名觉得这个成绩就不错了。

军屯的效率一直比较低下,无论是奉节还是三峡,军屯的亩产一般也就是一石出头,大概也就是民田的一半,而且士兵能够负责的田地也比较小,平均一个屯垦兵也就是能够耕作两、三亩地而已。而万县的屯垦兵负责的土地面积超过一倍,亩产也还可以,邓名就询问了一下熊兰的经验,若是不错的话可以向奉节等地进行经验介绍。

熊兰自然是抖擞精神,把他今年苦心思索出来的各种奖惩条例都罗列了出来,仔仔细细地给邓名讲述了一般。

邓名听完后也觉得很不错,就夸奖了熊兰几句,然后和卫士们研究此事。

这些卫士虽然有战争经验,但除了任堂外,其他人对如何治理内政都没有经验,兴趣也都不大。

所谓有经验的任堂其实也是半桶水,幸好随行的还有不少奉节士兵,邓名最后从其中找了几个曾经从事过屯垦工作的人,把熊兰的条例说给他们听,问他们有什么意见。

曾经负责过屯垦的军官对熊兰的条例显然不以为然,但一开始也不想对邓名明说到底为什么不可行,经不住邓名的再三询问,最后总算说道:“提督,万县只有两千人,当然事情都很好办。”

据这些奉节的军官说,军屯产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屯丁偷懒,对于这个问题以往的才智之士绞尽脑汁,设计出种类繁多的奖惩办法,但是收效并不大。就比如最简单的一个挑水问题,只有在军官监督的时候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节 援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