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辛亥大英雄>四四九三章 国家的角逐(三)
过叶尼塞河就一路平坦无险可守,并非理想的安全之地,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谁也无法保证是否安全。而把炼油厂建在伊尔库茨克要塞城内起码安全些,毕竟这里距离第一道防线足有700公里。何况当初把主要塞放在这里也并非为前线,而是要确保一旦敌人突破深入能抵挡一阵,给国内集结兵力争取时间。只是炼油厂如果建在这里。运输会导致成本上升而且还会破坏贝尔加湖环境。

这是大事!杨秋也非常谨慎,因为这座油田很可能是成为未来二十年国内最大的石油来源,所以想想后手指向伊尔库茨克以北一移:“在这里挑个地方,必须控制在伊尔库茨克150公里内。”宋子清点点头。这和他想的差不多。150公里处于要塞辐射范围内,步兵能在第一线被突破后迅速建立防御圈。

突然的惊喜让杨秋意气风发,望着叶尼塞河以东这片辽阔地区心怀感慨。这片土地实在是太富饶了,全世界矿藏总储量的百分之四十都在这里!只要此次能把穷党逼出来答应废除全部条约,那么将来只要确保堵住叶尼塞河一线和西伯利亚铁路,这片土地就逃不出手掌心。即使英美法都不会任由自己直接吞下,也可以通过移民增加汉人数量然后以公投自治的方式一点点蚕食掉!

全球矿石总储量的百分之四十啊!这是什么概念?杨秋难得嘴角含笑问道:“移民进行的怎么样了?”

胡惟德是副总理。熟悉民政说道:“东北移民最为顺利,已经有多达600万前往。西北比较难,大部分人都停在甘肃、宁夏和绥远一带,总数约为两百余万,但愿意来新疆的却少之又少,目前总数还不到10万。”

“太慢了!”杨秋对这个移民速度很不满意,高声道:“一会发电报回去,有些事情不要客客气气!让司法部和国民警卫队配合。全国乞丐、流民、罪犯能弄的全部弄来,一年内新疆和东哈萨克这些地方必须要确保增加200万汉民!另外再建议大总统和总理,先发起国会讨论。我的想法是将西北分割管理,建立东哈萨克、阿拉木图、碎叶(吉尔吉斯)、安西(塔吉克)四个边疆区,暂由中央直辖!再分割蒙古和新疆,蒙古西北划分乌里雅苏台省、西南改为巴彦省,库伦地区继续为蒙古省,原新疆分为新疆和喀什两省......。”

西北幅员辽阔,尤其是蒙古和新疆更为广袤,细分不仅能便于管理,也能一下打破这些地区的人口结构,使得地方势力被割裂!用流民、乞丐和罪犯填充西北增加汉人比例也是历朝历代的老手段了。民国建立以来虽然蒸蒸日上,但乞丐和流民还是免不了,强行收拢至少能一下增加几百万人,只是那样一来杨秋的名声肯定好不到哪去。

对这点杨秋倒是很豁达,笑道:“我们要考虑的西北长治久安,被几百万人骂总比被子孙后代骂更好!迁移过来后全部接受军管。每人每日一斤粮食提供半年,半年后终止全部粮食发放。慕容!我上次和你说的户籍制度要尽早在西北和边疆区推行,另外也要多动员一些我们国社和普通百姓过来,让他们带头把这些移民组织起来学会自保,总不能什么都靠政府和军队。”

一直坐在旁边的慕容翰记录下来后,问道:“移民戍边是好事,但数量一下太多恐会造成其它各族恐慌。我建议不妨从亲善我们的哈萨克、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三族中招募士兵组建骑兵。一来军队管理能让他们认同我国,还能让他们有守护自己家园的心理,其次建议立刻从内地招募老师,或者从退役士兵中征召识字的人来西北,以举办汉语速成培训班便于交流的名义,推行单语教育体制!”

胡惟德听到这里两眼一亮,猛拍大腿叫好:“颢玉果然是大将之才!西北民族复杂语言众多,若是能以我汉语为尊推行单语教育,可大大促进民族交流!”

“不错。”宋子清也被气氛带动,说道:“建军以来,军中就推行识字教育,如今退役士兵中很多人都达到中学水平。让他们回家种田、去工厂实在可惜,不如招募部分来西北当老师。这些人有军事底子,不少还是国社党员,把他们掺杂在流民中也能很快建立起管理体系,一旦西北有事他们也能充当预备役。”

众人纷纷为西北献计献策,讨论气氛比外面的阳光还火热时,车子却慢慢停了下来。张孝准出现在门外:“总司令,陆征祥部长来电说,高尔察克已经抵达伊尔库茨克等您。此外,英国大使昨日还前往会晤大总统,要我们立刻停止在中亚的活动,尽早进军西西伯利亚。”

“这些英国佬,怕我们夺取中亚南下威胁印度和阿富汗,就试图让我们去西西伯利亚送死!真是可恶。”胡惟德恼怒的说完后,杨秋摆摆手沉思片刻:“回电报给陆征祥,就说我在新疆有事耽误需要晚一些到,先拖住高尔察克。再致电大总统和总理,请他们转告英国大使,我军已经发现大量穷党游击队进入乌兹别克和阿富汗,希望能让我们进入这些地区剿匪!至于西西伯利亚......我们会尽量配合。”

胡惟德几人听到这里纷纷微笑,宋子清更清楚杨秋的意思,笑道:“英国现在拿我们没辙,打得热闹点就迟早会用中亚我们退兵为条件换声明终止全部条约。至于高尔察克嘛......我们把穷党注意力吸引到东边,他们就势必要在最近对高尔察克部猛追猛打以免被我们利用!这回......我倒要看看这个最


状态提示:四四九三章 国家的角逐(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