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辛亥大英雄>第四九九章 国家的角逐(九)
人被qiáng_jiān凌辱,所有财产都被充公,然后被大肆侵吞出售。连农村都没逃过这场劫难,富农们因为不愿意免费提供粮食被枪杀,贫农们也被勒令拿起武器去战斗。

面对这种情况。他和很多失望的同事走上街头抗议,却遭到无情的镇压,虽然最终逃过一劫但却已经彻彻底底死心,所以带着妻子和上百万像他一样的人越过乌拉尔山来到叶卡捷琳娜堡和车里雅宾斯克。希望高尔察克将军能带领大家拯救这个国家,可外面愈发激烈的枪炮声却在告诉他,希望正在快速破灭。

“奥丁......。”妻子瑟瑟发抖抱着奥伦罗夫的胳膊,迷人的浅蓝色眼睛中写满紧张:“他们会杀死我们吗?听说他们将很多人绑在十字架上烧死,或者活活掩埋......是真的吗?”奥伦罗夫无法回答妻子。传言有很多,虽然有一些很荒谬,但杀戮和鲜血却是不争的事实......。他微微一笑。从怀里拿出一支左轮手枪:“我会保护你的,亲爱的。”

妻子更加担忧了,手臂抱的越来越紧。

轰......!

一枚炮弹落在不远,尘土和碎屑布满地下室,奥伦罗夫和躲藏在这里的数百位普通人都吓得大气不敢出。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他很清楚,炮弹落在城市中间意味着什么!说明城市外围防线已经失守,战斗进入了最惨烈的巷战!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是被屠杀,还是被送往寒冷阴暗的北方矿场......美丽的妻子会遭遇怎样的可怕下场?

没有人知道。

奥伦罗夫深深地呼了几口气。双脚颤抖着站起来爬上气窗前向外看去。外面的天空已经逐渐放亮,但清晰地视角带来的却是一幅幅可怕景象!只见几个敌军骑兵一路追逐着高尔察克将军的士兵,当士兵终于跑不动放下武器举手时。等待他们的是可怕而雪亮的马刀。头颅被砍断,鲜血如泉水般喷涌而出!奥伦罗夫不能控制的颤抖起来,当目光转向街道另一边时,却是更可怕的景象。几位和自己一起逃出来的同事被抓了出来,他们高举双手大声说着什么,或许试图告诉敌军士兵他们的身份,但密集的子弹却近距离打进他们的身体......!奥伦罗夫心惊胆颤,但又不敢叫出声怕吓到妻子,只希望能依靠这个还算隐秘的地下室躲过一劫。

但就在他准备关闭气窗时,一阵雷鸣般的爆炸声却陡然从远处滚滚传来。这串从未听过的爆炸也同样让地下室内的所有人都叫了起来。奥伦罗夫顿时大喊糟糕,这样的叫声肯定瞒不过外面的敌军士兵,连忙拔出手枪让大家保持安静,再次悄悄掀开气窗准备看看有没有人靠近。但这一次,他的眼睛却完全直了!

那些刚才还肆虐的敌军士兵突然向发了疯似向南面撤退,他们前脚刚消失在拐角。数以百计的卫国军士兵就从另一端涌了上来。发生了什么?好奇心让奥伦罗夫控制不住打开地窖大门,沿着楼梯向楼上冲去,当他打开楼顶阁楼窗户才发现,米阿斯河两岸已经遍布火球,数以万计正在向这里进攻的敌军被炮弹团团围住,重型炮弹特有的蘑菇云遍布四野......。

“开炮!”

连夜赶来的8门210重型榴弹炮在最危急的时刻接管了战场,高高悬浮的气球指引下,一枚枚炮弹如同长了眼睛般落在敌军中间。正在渡河的穷党大部队遭遇了可怕地打击,还很薄的冰层只需要一枚炮弹就足以撕开上百米的裂缝,浮桥被炸断,冰冷江水无情地将一群群穷党士兵吞噬。当后面赶来的4门重炮和白卫军组织起来的数十门大炮一起开火后,伏龙芝都经不住颤抖了一下身躯。

重炮,是重炮!

俄国有重炮,曾经是俄国三大兵工厂,乌拉尔伊热夫斯克工厂就是俄国最大的火炮制造厂,欧战三年为国家制造了数千门各式各样的大炮,其中就有不少203甚至305重炮。但问题是,这家工厂连带上万台从欧美和瑞士进口的机器设备已经被中国人搬走了,就连乌拉尔军火仓库都被搬得连颗子弹都没剩下!所以出现这么大威力的重炮只有一个解释......中国出手了!

伏龙芝的脸色一下变得很黑。路只有两条,要么强攻趁中国士兵还没站稳脚跟强行拿下车里雅宾斯克,利用城市依靠人数继续周旋,要么就干脆撤退。

“伏龙芝同志,不能撤退!”季诺维也夫焦急的说道:“这么仓促,中国人的主力肯定还没到,他们只是派来部分炮兵,应该继续进攻拿下城市。”

“大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丢失信心!”加米涅夫也赞同继续打下去:“我们没有第二选择。伏龙芝同志你应该知道,莫斯科正在和波兰谈判。如果我们在这里失败,将会鼓舞敌人的士气,使他们变得更加贪婪!”两位政治局委员的话岂是能轻视的,何况伏龙芝也知道此战不容有失,所以咬着牙下令继续进攻。

密密麻麻的穷党红军士兵沿用着欧战的密集队形,冒着炮火,唱着歌曲向米阿斯河大桥冲来,不少士兵甚至跳入刺骨河水中用血肉之躯架设浮桥,这种战斗精神让带兵来支援的陈宦和徐树铮都看得眼睛发热非常佩服,也终于明白为何杨秋宁愿暂时丢下战后国家建设安排,也要耗费无数来打这一仗了!

一个强大的俄国对东方威胁实在太大,所以必须趁它生病时尽可能削弱,拖长它的恢复期。

就让自己来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吧。

陈宦向后看了眼跃跃欲试的徐树


状态提示:第四九九章 国家的角逐(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