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第八十章 邺城4
,觉得韩馥对白波军还是有过帮助的,今天他这样带着一腔愤怒死去,对他本人来说,的确是太不公平了。

不过遗憾归遗憾,城还是要打的。自己打下冀州,赶走袁绍和公孙瓒,也算是告慰了死去的韩馥。韩馥在天之灵如果知道自己帮他报了仇泄了恨,也该含笑而去了。

因为现在白波军的主力在邺城,在甘陵国不过一万白波军和五千麒麟卫,但在胡才看来,这一万五千兵马打下甘陵国并不是问题。

张辽,张郃,杜桥都是大将之才,胡才相信他们一定会拿下甘陵国的。

白波军正准备攻城地时候,急报传来,馆陶遭到黑山军的围攻,粮道被截断。

胡才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黑山军开始北上攻击冀州了。

这时廖化从安平国送来消息,安平国相张歧死守信都城,拒绝投降。信都城高大坚固,白波军只有李峰褐廖化的一万步卒,骠骑军霍平的一万铁骑。如果强攻,铁骑士卒的损失太大。廖化请求大将军征调步卒大军予以援助。

从渤海郡探查军情的斥候回报,公孙瓒回到南皮后,立即征募兵马,筹备粮草军械,加固城墙,没有任何撤出冀州的迹象,显然他还想和白波军再打一仗。

胡才立即召集徐晃,黄龙等将领到大帐军议。

原黑山军诸将从黄龙开始,一个个低头不语。这仗怎么打?

“张燕,于毒、眭固打馆陶的意思很明显,他要拖住我们。”胡才看看众人,笑着说道,“诸位大人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如何应对?”

对于黑山军,胡才有几个机会,黑山军几十万,全部歼灭的话不和实际,所以在胡才的计划中,准备把黑山军招抚,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增加冀州的人口,而且还可以彻底的解决后顾之忧。

现在的黑山军见过几年的战争,只剩下二十五万了,但这二十五万黑山军对冀州来说还是很大的危险,黑山军张燕等,是胡才想要招募的人才。

在这二十万黑山军中,胡才觉得有些黑山军是可以招抚的,胡才认为,如今兖州的黑山军张燕部势力很大,东郡的黑山军杨凤部还可以北上支援,所以如果立即动用武力平叛,就需要足够的军队和一定的时间,以求一战而定,彻底消灭叛军,永绝后患。但这样一来,白波军的兵力就明显不足了。

另外,因为冀州之战,没有整军休息的时间,将士们非常疲劳,而所征募的公孙瓒军俘虏也没有很好的训练,其忠诚和士气令人担忧。如果就带着这样的铁骑出战,非但没有战斗力,恐怕还会生出意外。

胡才觉得对于黑山军,应该以抚为主。

胡才的招抚黑山军之议在邺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胡才认为目前黑山军大帅张燕部在黑山军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大。如果能招抚,不但可以分裂黑山军,给各地黑山军以沉重的打击,而且还可以为白波军节约巨额军资。

黑山军受抚之后,其几十万军队可以jing简,然后让他们在并州实行军屯。一来可以安置黑山军士兵,二来黑山军士兵可以就近参加御边作战,三来可以给边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四来可以解决边军的粮草自给问题。有了这些强有力的保障,将来白波军还可以出击塞外,远击胡虏,建下万世功业。

另外,黑山军受抚之后,滞留在太行山的百万流民就会随之下山。把流民问题解决了,黑山军的兵源和叛乱的根由也就消失了,所以安抚流民是招抚黑山军的重中之重。

所以胡才在写军幕府的信中提出了垦地屯田的安抚办法。他说太原和上党两郡地广人稀,正好适合重开垦地屯田之策,以强边御敌。

除了白波军外,大汉国几十年来,无论在西疆还是在中原,对叛乱者实行的都是剿杀之策。也只有前太尉张温跑到西凉后,实在无力平叛了才想出个招抚之策。

所以在军幕府的伏完等一帮大臣反对得很激烈。

他们认为如果张燕提出一系列的让朝廷无法接受的条件,招抚的事情就要一拖再拖。只要拖到十月,谷物成熟了,黑山军就有粮食。那时假如张燕突然不愿受抚了,举兵再叛,事情就复杂了。而且,张燕即使受抚了,黑山军即使屯田了,但贼就是贼,一旦不能满足他们的yu望,他们随时可能叛乱,这是不是养虎为患啦?

安置太行山上的百万流民垦地屯田,没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但这三到五年里,军幕府至少需要支出上百亿的钱财予以扶持,军幕府哪来这笔钱?这钱比平叛所需多上数倍,远不如速速平叛。

军幕府花费百亿钱财垦地屯田,但最后受益最大的是谁?是张燕和他的黑山军。张燕在屯田成功之后,其实力雄厚羽翼丰满,假如再次举兵作乱,谁去节制他?伏完等人认为大将军避重就轻,只谈屯田的好处,却绝口不谈屯田的危害,显然是在欺君罔上。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招抚黑山军之事由谁主持?招抚黑山军和安抚流民其实是一件事,谁主持谁就要职掌并州军政,否则无法谈。伏完这些大臣们当然不愿意让征北大将军主掌并州军政,那胡才对大汉帝国而言就更危险了。但招抚黑山军,必须要有胡才这样的人做后盾,否则,黑山军也不会理睬朝廷的招抚。然而,现今胡才位列征北大将军,大汉国有几人能指挥?

更何况,并州是胡才的地盘,胡才这么做,等于是增加了自己


状态提示:第八十章 邺城4--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