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国势>第093章 外交战场
史上,日本的的确确是按照这个思路做的。

另一派则以在伦敦的官僚老爷为代表,他们对于远东的情形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只知道整天念叨英德矛盾,大英帝国利益受损,他们压根不知道每个殖民地的具体情形,更何况中国还不是殖民地呢?他们地目光牢牢地被吸引在欧洲上面。认为牺牲一些远东的利益来换取日本对于英国在欧洲问题上的支持是完全值得的,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玩火自焚的后果。不幸的是,这种人物无论在声音还是力量上都不是朱尔典这种负责具体事务的外交官员可以相提并论的,8月8日,在这批人物地推动下,英国政府向日本递交照会,援引英日同盟盟约,要求日本派出海军清除中国沿海的德国伪装巡洋舰。

在接到有关内部通报的电报后。朱尔典哭笑不得,这完全是主观臆想再加妄自推断的产物结合。德国在远东确实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但这种军事力量相比整个德意志帝国的战争机器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足以构成对英国利益的损害。况且,中国政府已经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各国利用在华基地从事敌对行动。外交部地大人物似乎把中国方面的有关声明看作是中国一贯以来软弱形象的延续,压根就不明白中国新政府的意义何在。朱尔典认为,中国海军的实力虽然不到日本地一个零头。但就是这一点兵力就足以对付所谓的德国伪装巡洋舰了。更要命的是,照会中居然还点出了“中国沿海”这么大一块地方,他心里在暗暗咒骂,这些昏庸的家伙到底明不明白所谓“中国沿海”到底意味着什么?从理论上说,这一带可以北起朝鲜附近海域。南到安南附近海域,相当于在欧洲北起波罗地海海域,南到地中海海域这么一块辽阔的地方。如果在英国国内有人建议将这么大一块地方让俄国或者法国负责缉捕德国的伪装巡洋舰,一定会被人斥责为疯子。可就是这么大一块地方,却交给了野心勃勃的日本,让他简直无言以对。

在与唐绍仪的会谈中,朱尔典心情很恶劣,他甚至不顾外交礼仪,在会谈中直言不讳地抨击外交部的官僚作风,那种深恶痛绝的态度让人觉得他朱尔典简直是最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当然,唐绍仪是不可能被这些表象所迷惑地。哪怕是另一方当事人的真实态度,他也绝对不会为之动摇,因为有关的立场和要采取的策略在会谈之前已经基本定局了,他不会忘记秦时竹和他之间的那一番谈话:

“在中德、中日、中英三组外交关系中,少川兄以为何者最重要,又以何者最为危险?”

“以中德关系最重要,以中英关系最为危险。”

“不然,我倒认为中日关系最为危险。”

“何故?”唐绍仪虽然在政治取向上偏重于英美。但并不表示他就是亲英美派。乍一听到秦时竹的言论感觉非常惊讶。

“不必讳言,三者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程度、手段和目的都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不仅取决于他们地实力,更取决于他们内部地体制和政治传统,少川兄应该不会忘记,在当年那场力量对比悬殊的鸦片战争中,英国议会仅仅是以一票地优势通过了对华动武的议案,你能想象这种可能性出现在日本这种国家么?”

“恐怕不能。20年前,日本为了占领朝鲜、侵略辽东,都敢对北洋舰队下手,像那般稳操胜券的事情,早就不知道干了多少次。”

“所以,英国基于全球力量的平衡和内部各个派别的平衡,不太可能直接动用军事手段来对付我们,而日本近在咫尺,黩武气氛最为严重,动不动国运相赌,20年前赌赢了一次,10年前又赌赢了一次,难保今天还会再试图下重注。”秦时竹继续说,“我打个比方,现在欧战爆发,我国所产的钨矿作为战争机器不可缺少的东西,你认为英、德、日三国会以何种手段加以筹划所需?”

“这个……”唐绍仪没有想明白秦时竹到底想说什么。

“英国会以现款购买,但多半会在关税、银行金融、矿物品位上做文章,这符合他们的特色;德国多半会以机器设备、军火装备和我们做交换,甚至还有可能派出工程师来协助我们采矿;你猜日本会怎样?”

“估计多半要求租借矿区,独占开发。”唐绍仪苦笑着摇头,“日本不是一直在要求采矿权么?铁矿、煤矿、金矿、钨矿、铜矿,凡是矿他们都想要。”

“所以,一旦把日本逼急了,他们更容易采取军事行动这种极端手段。”秦时竹笑笑,“这里我们就很容易看出区别,英国作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其广袤的殖民地决定了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源来源,其发达的金融体制保证了他们最大程度的贸易能力;德国作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制造业水平决定了他们的交换能力,手中有货,不怕换不到资源。而日本,要技术没技术,要金融没金融,偏偏野心还大……”

“那青岛方面怎么办?据说日本也准备对青岛下手。”唐绍仪忧心忡忡。

“我们和德国人达成一致是解决青岛问题必不可少的一环,和英国人的沟通和妥协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程序。但是,光靠这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青岛是日本人力图染指的,它们总有借口和托辞……不要以为日本口口声声英日同盟,维护远东秩序,它只不过是为了借这个幌子攫取自己的利益而已。”

当然,在和朱尔典谈论


状态提示:第093章 外交战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