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力的高度集中。

其次,在军队中实施新法改革。如“奖励军功”——按军队将领在战场上获得的军功,以及在军队服役的年限,作为升迁的主要条件。此举使得那些真正纵横沙场英勇杀敌,为天庆建立了辉煌的功勋的一大批寒族将士们得到提拔和奖赏。有效地刺激天庆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扩张,赢得更多的经济和政治权益。“实行兵役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兵役机制,不仅对那些在战场中牺牲的将士给予奖励,还对其家人给予抚恤安抚。此举为天德皇帝赢得了军队90以上将士的忠心拥护,为其掌握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三,发布“恤商”法令,在保证农业生产充足的情况下,鼓励种植农业以外的农产品和工、商业的发展。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此举极大的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天庆的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短短的四年间,天庆的国力迅速发展壮大,国库收入丰裕,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不少改善。

第四,针对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官员任用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造成“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天德皇帝冷天玄在杜宝宝的提议下,推行实施“科举制度”——通过分级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此举不但大大拓宽了朝廷选拔人材的范围,给了那些出身寒族,身份低微却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晋升的机会,也大大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通过科举制度,天德皇帝将朝廷的官员任免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政令也得以贯彻畅通。

第五,成立皇家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为朝廷培养急需的各种人才,充实到朝廷各个部门。如今天庆的年轻人,无论是出身贵族豪门之家,还是出身士族门阀之家,抑或是出身商贾、庶民之家,都以能够进入皇家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就读为荣。因为一旦进入那两所学院,便是名正言顺的天子门生,日后便能步入朝堂,平步青云。

才华横溢的杜宝宝步入朝堂四年, 性情骄纵不羁, 做事近乎肆无忌惮,手段狠辣,短短的四年时间,就彻底打破了从前那种君弱臣强的局势。这期间,因为各种名目毁在他手里,分属各方势力的朝廷官员不计其数。而以丞相林伟成一方的损失最为惨重。粗略算起来,倒在杜宝宝手上的,就有原礼部尚书洪云亭、刑部尚书严其笙、户部尚书林墨廉、御史大夫崔君然。

如今的形势对丞相林伟成和他身后的那些士族门阀越来越不利,当年一手遮天的林丞相,现在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他心里焦急万分却又无从入手。朝堂上,林伟成早已被天德皇帝有意识的孤立,空有丞相之名,却无任何实质权力。一应的官吏任免、钱粮支出、军队调度,都由皇帝交由“国事处”处置,与丞相无任何关系。聪明的人早已经悄悄的脱离丞相一方阵线,改换门庭,投入他人门下保全自己。

林伟成心底对杜宝宝还是有几分佩服的。他甚至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少年的身上,具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令人不由自主的想靠近他,不愿意与他为敌。若不是身处林伟成的地位,关乎他的利益。林伟成倒是愿意支持杜宝宝提出的那些利国利民的政策,毕竟这四年来,天庆的国力大大增强,是众人有目共睹,不容人忽视的。

最是无情帝王家,朝堂中的风起云涌,波涛暗礁只有身居其中之人才能有所参透。随着天德皇帝的羽翼日渐丰满,林伟成的心里也就越是不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他最是清楚不过的。如今碍于太后的面子,皇帝还不至于做的太过分。若是将来有一日,太后不在了,皇帝一定会把碍眼的人毫不留情的铲除干净。自己以及林氏家族都将遭致灭顶之灾。

林伟成把手里拿着的空酒杯放到身旁的案几上,小厮叶儿眼明手快的急忙给他满上。林伟成拿起杯子喝了一口,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华酝罡(华太师)这个老匹夫,倒是聪明的紧。也不知道他与皇帝小儿做了什么交易,自己早早的退出了朝堂,把个乳臭未干的孙子华玉倒腾上了刑部尚书,朝廷一品大员的位置上。……哼哼,那个老谋胜算的老狐狸,若不是当初太子选妃时,自家的女儿年纪尚幼,哪里轮的到他那孙女入宫为后……。唉,月娥呀月娥,你若是活到现今该多好呀。起码你生下的女儿不会被杜家霸着不给我。…..你生的女儿容貌一定不会差到哪里,若是能够送她入宫为妃,保准会迷得那皇帝小儿神魂颠倒……。”

按说这林伟成的大夫人李氏也生有一女,年纪比宝宝大上几个月。怎么不送她入宫给皇帝当小老婆呢。却原来事出有因。林伟成倒是从女儿一出生便打定了如意算盘,准备女儿及笄后,便送她入宫,皇后宝座坐不上嘛,弄个贵妃当当也不错。而自己也可以混个皇帝的老丈人。所以呢,林家的这位大小姐从小便是按照皇后的行为举止加以培养的。只是天不从人愿,也许是林伟成和李氏坏事做多了,报应在自家女儿的身上。林家大小姐十二岁的那年,不知怎么的就得了癔病,突然间发生哭喊吵闹、捶胸顿足、撕衣毁物、碰壁撞墙等行为。此后虽然请了不少的大夫诊治,但所有的大夫都对此表示无奈,无法可治。本来嘛,林伟成这两年眼看着大夫来来往往来了少,女儿吃的药渣都堆成小山了,但这人还是没有半点好转。他也就不抱什么希望干脆死心。


状态提示:165第165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