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水浒终结者>第248章 攻守易势,人心变幻

号角连天,旗帜招展。/p

运河两侧,大军依次前行。/p

步卒五人一排,沿着运河东边走,外围,是各色车辆,最外面,骑兵往来传递消息。/p

绵延十余里,很有无边无际的感觉。/p

方天定骑着照夜玉狮子,看着前后,只觉得志得意满。/p

刘子羽、石宝、李助、邓元觉、庞万春、历天闰、司行方……/p

如此多的豪杰,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逊色于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p

泗阳城中留有两万军兵驻守,其余军兵尽起,同攻宿迁。/p

一共十六万,声势十分浩大。/p

后方,楚州、泗州等地也正在抽兵调将,支援而来。/p

此战,实乃明宋双方的转折点。/p

天下无数眼睛,都在盯着此处。/p

胜者,将一往无前,平推到底,败者,只能节节败退,苦苦支撑。/p

邵俊摇着折扇,道:“太子殿下,我军只带一个月粮草,恐怕不足啊。”/p

方天定道:“军师莫急,早就安排妥当,只待大军到达,即可打破宿迁。”/p

刘子羽嘿嘿一笑,道:“军师不知,我军早就备下了内应,只是为了保密,只有太子和我知晓。”/p

闻言,邵俊虽然好奇,却也没有再问。/p

都说保密了,如何轻易泄露?/p

邵俊转移话题,道:“此战,乃是北方对赵宋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进攻,对我朝意义非凡啊。”/p

“不错。”方天定微微颌首,道:“不但是军事形态的改变,更是人心态度的改变啊。”/p

随着童贯从泗阳撤退,天下仕林的态度大为改变。/p

已经没人觉得方明是难成气候的草寇,而是可以与赵宋扳手腕子的存在。/p

考虑到方明初起,各方面都是朝气蓬勃,比暮气沉沉的赵宋更有前途。/p

刘民生府外数百人便是明证。/p

这群人,都是各地书院的代表,想通过刘民生的关系进入方明朝堂效力。/p

傲娇的刘老先生果断闭门谢客,只让这些人去招贤馆投帖去。/p

院内,侯蒙笑道:“刚才差点被堵在外面进不来。”/p

刘民生道:“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之辈,不足为虑。”/p

侯蒙脸色一变,这可不是当着和尚骂秃驴?/p

刘民生笑眯眯地说道:“此等之辈,比愚任你可差远了,不能混为一谈啊。”/p

侯蒙闻言,脸色稍微好看了些。/p

虽然都是看见方明胜势才来投效的,可他侯蒙比外面人强了太多。/p

庐州会战结束,侯蒙便料定方明要胜,因此果断出山,外面的人,非得等到童贯从泗阳撤军才能看得出胜势来。/p

所谓一步先,步步先,他愚任已经可以出入宫禁如回家,外面的人,还在为进入朝堂绞尽脑汁。/p

侯蒙道:“刘先生,时不我待,我欲出仕,先生可有教我?”/p

刘民生道:“你得陛下青睐,若要出仕,岂非轻而易举?”/p

侯蒙道:“如此大潮,我侯愚任岂能为微末小官,非得能在国朝史书上留下大名不可。”/p

刘民生微微颌首,道:“即如此,非得拜相不可。”/p

知我者,刘民生也!/p

侯蒙没高兴完,便听刘民生说道:“然而却难,太子曾言,非有从军经历者不可为相。/p

再则,下任宰相已有人选,你是没有机会的。”/p

侯蒙立刻傻眼。/p

执宰一国,可是文人出仕的最高理想,却不想还有这种操作。/p

论嘴炮的功夫,侯蒙以一当千无压力,要是上战场,那只能去送人头了。/p

刘民生又道:“其实不是没有捷径,只看你能不能吃苦。”/p

侯蒙立刻拜求。/p

刘民生道:“此次太子攻打宿迁,实为我朝定鼎天下之战,不论胜败,短时间内用兵方向都会转向南方。/p

其中,流求会成为关键节点之一。/p

虽然流求已有十万余移民,高阶文官却是没有,你若有信心,可以做一任主官。/p

待到期满,国朝应该全取了天下,定然转向东南半岛。/p

你有海外经验,正好可入占城为最高文官。/p

以后,我国必然以海外为重心,你有能力,又有经验,不为宰相,谁为宰相?”/p

侯蒙听了,立刻认真思考起来。/p

刘民生侯蒙讨论个人发展方向,蔡京蔡攸也在讨论家族未来。/p

书房内,蔡京叹道:“我父子已经好久没有独处了吧?”/p

蔡攸笑了笑,没说话。/p

因为自己想上位,蔡攸只把蔡京视作眼中钉,父子早就翻脸了无数次。/p

蔡京也不算前账,只问道:“童贯退守宿迁,方天定起大军攻打,你如何看?”/p

蔡攸沉思片刻,道:“只要方天定不全军覆没,我朝便只能看着明朝崛起,坐以待毙。”/p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只有一个字,钱!/p

打仗打的是什么?不就是钱么。/p

没钱,谁给你卖命?/p

财赋重地东南半壁丢失,淮盐丢失,海外贸易被隔绝,赵宋财政来源失去十去七八。/p

童贯没能一鼓作气灭了方明,已经耗干了国库,再想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征讨,已经不可能。/p

不过,毕竟还是有些家底的,发动一些小规模的攻势,也还是可以的。/p

零敲碎打,难以取得太大的突破,只是把死刑改成了死缓。/p

当然,若是方


状态提示:第248章 攻守易势,人心变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