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严的帝殿,两股杀气涌动。/p

这让其余朝臣,对奏折的内容万分好奇,开始从前往后传递。/p

历经数年发展,能站在帝殿中的朝臣,修为最低都在入圣境之上,神魂之力一扫,就清楚奏折内容,所以殿内两千余人,很快就看完了奏折。/p

“臣附议,黄氏一族当诛九族!”/p

“死在黄氏一族的人,多达数十万,诛连九族一点也不残忍!”/p

“该杀,这是一个肮脏的族群!”/p

众多大臣纷纷附议道,杀气沸腾,让帝殿的温度,骤然下降。/p

从奏折中,他们知道黄氏一族为了培育私军,专门从乡下搜集天赋好的婴儿,杀人父母,从小洗脑,训练成死士。/p

其实,不少家族都有私军,这是实力的表现,根本不可能杜绝。/p

大秦颁布的法律,虽然明文禁止家族培育私军,但可操作性很大,不少家族将私军转变成为护卫。/p

对此,只要不背叛国家,并且数量不要太多,朝廷也不会追究。/p

就拿朝堂之上的人,除了秦无道召唤的人,谁的后面不是一个家族?少则几十人,多则数十万人。/p

但无一例外,他们还是有良知,不会为了培育私军,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p

在众人杀机肆掠时,秦无道和诸葛亮等少数人,反倒是平静下来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p

“陛下,大秦境内,氏族不在少数,根据暗卫的初步调查,不少氏族对朝廷缺乏敬畏之心,臣建议彻查大秦氏族!”/p

贾诩站在大殿中央,继续汇报道。/p

此话一出,殿内不少大臣的脸色变得不自然起来,如果朝廷测查氏族,他们不少人都会受到牵连。/p

秦无道、诸葛亮、萧何等人闻言,眉头微皱,贾诩的话,有点激进啊!/p

朝堂之上,可是有不少氏族!/p

“陛下,臣反对!”/p

“如今大秦刚稳定下来,现在彻查氏族,容易让天下氏族猜疑,致使地方不稳!”/p

不少大臣站出来反对道,他们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氏族。/p

倒不是他们像黄氏一样,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他们之所以反对,是站在氏族的立场上。/p

朝廷彻查氏族,代表要削弱氏族的权利。/p

对氏族而言,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p

“正是天下安定,所以才需要清理一些毒瘤,诸位大人如此坚决的反对,难道是有作奸犯科?”/p

贾诩冷声说道,杀机森然。/p

站出来的大臣忍不住后退两步,他们面对的人,可是手段毒辣,掌管暗卫的贾诩。/p

但很快,他们就冷静下来,为了氏族的利益,就算是得罪贾诩,也在所不惜。/p

“贾大人,氏族也是大秦的一部分,为大秦立过功,岂是你想查就能查的?”/p

一名头发花白,不怒自威的氏族官员,跪在地上喊道:“陛下,微臣弹劾贾诩不安好心,企图破坏大秦稳定!”/p

“陛下,我们出自氏族,但我们对大秦忠心耿耿,如果任由贾诩彻查,我们颜面何存?”/p

“陛下,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我们本来清清白白,如果被彻查,岂不丢尽名声?”/p

“陛下,树怕剥皮,人怕伤心啊!”/p

其余氏族官员,纷纷跪在地上,哭天喊地道。/p

皇椅之上,秦无道脸色微变,因为站出来反对的官员,已经接近半数,足有九百多人。/p

这意味执掌天下的朝堂,有一半的人出自氏族。/p

这才过去多久?/p

自他登基以来,创办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有才之人,那时候朝廷的氏族官员占比十分之一。/p

后来随着疆域面积扩大,为了安抚新占领区域的氏族,大秦招募人才的政策,已经变成科举与氏族并存制度。/p

秦无道记得,这项制度首创于两年前!/p

那时候,东境大乱,五大势力争雄,大秦一口气占领了一百多座道域,考虑官员不足,以及安抚氏族,不得已改变原有的选官制度。/p

短短两年时间,朝堂氏族官员超过半数!/p

朝堂尚且如此,那地方呢?/p

要知道,氏族的力量,主要分散在地方,拥有丰厚的家底和强大的实力,相当于土皇帝。/p

诸葛亮、萧何、郭嘉等人,看到跪地的大臣,也倒吸一口凉气。/p

氏族的发展,太迅猛了!/p

如果不加以制止,恐怕几年之后,朝堂就会成为氏族的朝堂!/p

想到这里,他们看着贾诩的目光,露出一丝感激,难怪平时谨慎惜命的贾诩,会在朝堂公开和氏族做对。/p

原来是氏族的问题,已经威胁到国家未来的发展。/p

“诸位,你们能确保所有氏族清白?”/p

被众人指责,贾诩面不改色,转身问道。/p

跪地的氏族官员一愣,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不可能所有的氏族都清白,就连他们这些人中,都存在不小的问题。/p

“贾大人,难道要因为一个两个氏族违法,就要牵连所有的氏族吗?这未免太牵强了!”/p

一名氏族官员反驳道。/p

他的这句话,也得到其余氏族支持。/p

贾诩脸色一僵,好似被质问的无话可说,转身弯腰说道:“陛下,臣考虑不周,不能因为黄氏犯罪而牵连所有的氏族,请降罪!”/p

谁也没有发现,在他低头的瞬间,露出一丝微笑。/p

他一百八十度


状态提示:第393章 氏族之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