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株年头更久的古梅,想必也开了,我看学士身体康健,不妨去看看,那处风景比寺里更佳。”

王荀很感兴趣。

老院长叫来一名小沙尼,让她为几人带路。王荀等人出了寺庙的后门,沿着一条羊肠小路往山上走。

不同于来时的平坦台阶,这条山路是凿石开出的石路,凹凸不平,又极细,仅能容两个人并排走。越走路越窄,落叶满地,更显几分荒凉。还没走多远,路上已经没有游人的行踪。

要说这云泉山被称为梅山也不为过,山高处竟也有野梅,不过山上气温冷,梅树稀少,只是登高望远,从山高处向下望,漫山山景也让安汀驻足了片刻。

那棵古梅长的地方极为偏僻,她们过了几个岔道,越走越偏,环境越是寂寥,七拐八绕,最后终于闻到一阵清香。

那也是一株玉蝶梅,论年头比寺里那几棵百年老梅更久,极为高大,只是不知何故,竟生在了悬崖绝壁的边上。

青苔满布的粗壮根部盘结在石缝间,斜斜地在空中伸出枝条,向阳的枝头上重重白瓣自是烂漫,偏山阴处的枝上则是含苞待放。半树即将绽放的花苞,半树盛开的重瓣梅花,整一树花开得悠闲自在。

山高处风来去不定,一阵峡谷间凉风卷过,便有数十花瓣飘摇着打着转,随风滚滚落入悬崖下的深谷,扑鼻而来的梅花香气混合了山风的清冷,更是沁入人心。

山间冷冽,前几日的雨雪山下已经融了,这里却凝成了薄薄的一层冰雪。不少因风吹雨打而掉落的花瓣被粘连在冰雪上,树下便是一层细细的花瓣,映衬在尤显冰冷的山石上,配着那山石泥土,更显出十分的野趣。

这种天然而灿烂的姿态,既不是山间野梅能比得,也远比道观中的古梅多了几分灵气。

她看得爱极,不由得叹道:“天生万物,钟灵毓秀,这美景实在是百看不厌。”

山风冷冽,不多时,几人被吹得手脚冰冷,安汀劝王荀道:“先生既然要留在宜州,年年岁岁都可来赏,也不急于这一时。”

从后山下来,王荀画兴大发,她铺纸磨墨,准备将刚看到的美景描绘出来,安汀尚有旁的事要办,就提前下了山。

积善寺名声在外,云泉山的梅花在宜州城也颇有名,听闻梅花突然盛开,不少人凑热闹上山赏花,一时之间,寺里寺外熙熙攘攘。老院长乐得合不拢嘴,她的那套佛祖与名士的说法也随着人潮带至宜州各地,王荀将在宜州开馆的消息也传得越来越远。

如此一来,王荀在宜州城里可谓是老少皆知,而不少读书人听闻她要开馆,心里不知多兴奋。

在这种众望所归的情况下,及春日,工匠们便开始在王荀选好的地方,破土动工,盖起了书院。与此同时,安汀为了当初承诺的藏书馆,也全力收集市面上的书籍,有些市面上没有的翰林院藏书,她就趁闲暇时间凭着记忆默写出来,直让许绍等人大呼厉害。

等到秋日,书院终于盖成了,看着第一批学子进书院就读,安汀听着朗朗书声,心里生出不少安定感。


状态提示:第68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