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火凤凰:中国足球梦>第一章 传奇亮相

这天傍晚的天气太差,看来公园是逛不成了,一家人只得宅在家里。客厅里两个孩子正霸占着电视,津津有味地观看动画片。书房里播放着班得瑞的轻音乐,妻子斜躺在靠椅上翻看地理杂志,诸葛亮则坐在电脑前浏览新闻网页。

一家人呆在家里自得其乐,温馨惬意的感觉一点都不比逛公园差。

突然,妻子放在书桌上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个陌生号码。她犹豫了一下,意犹未尽地关掉音乐,接通了电话。

诸葛亮绝不会想到,妻子的这个陌生来电,竟然和自己18岁那年突然收到的一封来信一样,将会极大地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关于妻子的陌生来电,暂且按下不表,先来说说诸葛亮的前世今生。他的前世,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一代传奇仙逝了千年,人们依然代代传诵。

穿越近一千八百年后,诸葛亮再次降临人间。上天又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他的今生,将会演绎一段什么样的新传奇呢?

公元1980年,穿越千年而来的诸葛亮,出生在山东琅琊。4岁的时候,他就随家人迁居湖北襄阳,在襄阳隆中一个叫卧龙岗的小村庄里长大。

卧龙岗山清水秀,一派田园风光。房前屋后清泉淙淙,翠竹萧萧。生活在这样纯美幽静的环境中,诸葛亮自幼养成了恬淡雅致、崇尚自然的品性。

上学读书以来,诸葛亮聪慧好学兴趣广泛,课业之余遍览群书,古今中外之文史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兵法韬略、天文地理、音乐美术乃至自然科普读物,他均有涉猎,尤其和地理杂志。读书之余,他常抚琴吹笛以自娱,遂精通音律。

1998年春,18岁的诸葛亮,就读于襄阳市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三文科班,此时距离高考已不足百天了。一个周日的下午,天气晴朗,春光明媚,他正在学校的球场上,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

过来人都知道,高三学生的时间向来是很紧张的,那才叫真正的争分夺秒。谁要是累了困了,想忙里偷闲看看体坛周报或是金庸只要抬头看一眼黑板上方的高考倒计时,那种浪费光阴等于慢性自杀的愧疚感就会油然而生,顿时像打了鸡血似的,一头扎进课桌上的书山卷海中。

诸葛亮对自己就读的高三有个形象的感受:学习集中营,不,应该叫考试集中营才对。同学们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课间十分钟都得趴在桌上补觉,没完没了的各种考试,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各种密卷真题。

这种简单机械式重复练习,不仅毫无技术含量,而且惨无人道,能叫学习吗?简直玷污了学习这件神圣而美妙的事情!

当然,在高考指挥棒的淫威下,诸葛亮也只是私下抱怨而已,发完牢骚后,还得乖乖埋头做题。他只是觉得,这样根本不是真正的学习。

那怎样才算真正的学习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至少应该是劳逸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对吧。比如,做题累了,为何就不让踢踢球解解乏呢?

一提到踢球这事儿,诸葛亮就气不打一处来。自从初一开始,他就喜欢上了踢足球,好在初中的学习压力还不算太大,他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能美美地踢上一小会儿,球技日益见长,逐渐成为校队里的主力。

上重点高中后,时间明显紧张起来,不过在高一高二时,算上体育课,每周还能踢上三四次,哪怕每次时间都很短,但好歹能解解馋。

可现在倒好,课余时间几乎被挤干了,连每周两节体育课也改成自习课了,踢球的机会少得可怜,这可真憋坏了自己。

这个周日的下午,诸葛亮和十几个铁杆球友们商量好,牺牲去食堂排队吃晚饭的时间踢场球,踢完吃泡面凑合一下,再赶到教室上晚自习。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刚响起来,诸葛亮就和十几个铁杆球友冲向足球场,去晚了就占不到场子了。

这所重点高中的足球场设施建得相当不错,却严格限制学生踢球的时间。这就像把一块鲜美的鱼肉摆在猫面前,却锁着它不让吃。

路上大家兴奋地讨论着最近一期体坛周报上的内容,法国世界杯临近,罗纳尔多、巴乔、齐达内、博格坎普……大家七嘴八舌,争论哪个巨星将会成为本届世界杯的最后赢家。

还好,这次运气不错,诸葛亮这帮同学占到了一个半场。大家很快分好两队和各自位置,八对八,诸葛亮照例踢自己喜欢的组织型中场。

在初中开始踢球的时候,诸葛亮也尝试着踢前锋。因为大家都说,前锋就是球场上的王子,就是女生啦啦队们眼中的焦点。一旦进球,自己的名字就会被女生们高喊着,回荡在球场上空……

前锋的感觉多爽啊!

后来,诸葛亮慢慢觉得自己更适合踢中场。他球风不紧不慢有条不紊,视野开阔意识敏捷,护球稳当传球精准,但爆发力和对抗力稍显不足,速度也不算快。在同学当中,自己很难成为一名好前锋,但有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场指挥官。

想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暗自发笑:还中场指挥官呢,搞得这般煞有介事,真把自己当职业球员啦?这种踢球也就图个乐,想那么多干嘛?

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念想,那就是期盼每次班级比赛时,看到心仪的女生在球场边为自己加油欢呼,那种感觉,真是甜蜜无比,回味无穷啊……

诸葛亮一边偷着乐,一边在球场上


状态提示:第一章 传奇亮相--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